復興號奔向“未來之城”
12月27日10時38分,時速350公里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從北京西站開出,奔向“未來之城”雄安新區。幾乎同時,雄安站也向北京開出首發列車。這標誌着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添新動能。
“古都北京與‘未來之城’連得更緊了!”在開往雄安的首發列車上,京雄城際鐵路雄安建設指揮部指揮長楊斌回憶起那一幕,心潮澎湃——2019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大屏幕連線雄安站建設工地現場,向施工人員揮手致意,稱讚他們正在為雄安新區建設這個“千年大計”做着開路先鋒的工作。
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作為雄安新區第一個開工建設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京雄城際鐵路全長91公里,設6座車站,為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搭建起高速大通道。
“這是一條超級‘聰明’的高速鐵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說,京雄城際鐵路應用了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設計多達71項,首次實現從設計、施工到運營三維數字化智能管理,樹立了世界智能高鐵的新標杆。
11時09分,列車抵達大興機場站。在這裡,列車穿過一條長11公里的地下隧道。為最大限度減少震動,建設者們在航站樓下方安裝了1232個減震墊。
“在綠色環保方面,這條鐵路的創新有很多。”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康學東正介紹着,復興號列車轉眼駛入一段長800多米的全封閉聲屏障。他接著說:“這條‘隔音隧道’把噪聲降到了20分貝以下,當列車高速通過時,附近村民可以免受干擾。”
“雄安站到了!”11時28分,列車抵達終點。儘管已為雄安站拍攝了10萬多張照片,攝影師任雙歡此時仍難掩興奮,邊抓拍邊說:“從高空俯瞰,毗鄰白洋淀的雄安站形似荷葉上的一滴露珠,美極了!”據了解,雄安站巨大的橢圓形屋頂,本身就是光伏電站,每年能為這座亞洲最大的高鐵站提供30%的綠色能源。
雄安站採用站城一體化設計。未來,旅客在這裡可“零距離”換乘,半小時到北京、天津,1小時抵達石家莊。
“20世紀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所長陸化普說,按照規劃,京雄城際鐵路將與京港台高鐵、津雄城際鐵路在雄安交會,必將推動京津冀地區快速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