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更好地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疫后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今年9月以來,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穩住貨運基本盤,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實現了貨運指標逆勢上揚以及貨發量、裝車量正增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1月至8月,武漢局集團公司貨發量同比減少242萬噸。其中,煤炭、礦建兩個主要品類運量同比減少578萬噸,貨運上量形勢嚴峻。該局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部署要求,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調整運輸結構、發揮政策優勢、推進多式聯運,想方設法增加裝車量,擴大市場份額。該局集團公司認真對照鄂豫兩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逐項梳理項目進展,盯控增量目標兌現,通過協調推進“公轉鐵”、鐵水聯運政府補貼事宜,提升市場競爭力。
強化協議運輸,穩定基礎運量。以推進砂石料“公轉鐵”運輸為切入點,武漢局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支持湖北疫后重振決策,主動對接地方政府,一企一策制訂“公轉鐵”運輸方案,逐家逐企日盯控、周分析、月總結,落實好量價互保、大宗物資協議運量目標。截至11月底,該局集團公司今年完成協議運量5041.3萬噸,同比增加147萬噸;煤炭中長期合同完成708萬噸,合同兌現率達111%。
緊緊抓住中央支持湖北經濟重振一攬子政策契機,武漢局集團公司用足政策,強化營銷。他們確定了75個營銷團隊和 8月至12月的任務目標,細化方案,明確團隊工作目標、職責、流程、要求及工作業績評判標準,按周、月排名通報,實施年度激勵考核,將責任落實到人;通過實施積極的價格政策和減稅降費措施,用好量價互保以及糧食、石料公共平台價格政策,增加重點品類運量。截至11月底,該局集團公司今年糧食運量同比增長28.8%,化肥運量同比增長19.7%,化工品運量同比增長30.5%,糧食運量創2015年以來新高。他們積極協調地方政府,引導短駁物流企業降費、專用線企業降費;落實國鐵集團疫情防控期間階段性減半收費政策,優化貨車裝載加固方案,降低企業裝載加固成本,今年共為地方企業減稅降費1.86億元。
藉助區位優勢,精心做好頂層規劃,推進多式聯運。隨着大花嶺物流基地和駐馬店馬庄物流基地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多式聯運運輸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該局集團公司重點將疏港礦石鐵水聯運、集裝箱多式聯運作為貨運增量的主要方向,持續提升三江港運輸能力,鐵礦石運量有望從去年253萬噸增至400萬噸;增加運力供給,荊州港全年運量有望達到200萬噸;新增武漢吳家山、信陽至寧波北侖港的鐵海聯運班列,寧波港鐵海聯運班列全年有望開行120列,發送1.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5%。針對三峽大壩過壩運輸能力飽和的實際,該局集團公司積極對接沿江港口和企業,加密開行武漢至成都、重慶等集裝箱班列,對鐵水聯運項目實施價格優惠,降低地方企業物流成本;狠抓武南渣土運輸、禹州石料“公轉鐵”運輸、祥雲化肥下水運輸等重點項目,力爭增運增收。
今年以來,武漢局集團公司鐵水聯運共發送貨物712萬噸,同比增加221.5萬噸、增長42%。11月28日,該局集團公司集裝箱發送1546標準箱,創今年集裝箱單日發送量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