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壓不垮的鋼鐵運輸線
“暴雨藍色預警!”
“降雪橙色預警!”
“大風黃色預警!”
“暴雪橙色預警!”
11月18日凌晨至20日,遼寧、吉林部分地區遭遇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強降水,內蒙古東部地區降雪量超過歷史極值,接踵而至的極端天氣襲擊了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多地,導致京哈高鐵承沈段、長琿高鐵以及京哈線、大鄭線、平齊線等多條線路的供電接觸網覆冰,積雪漫過軌面、掩埋道岔……
面對此輪雨雪冰凍天氣,瀋陽局集團公司幹部職工上下一心、合力攻堅,全力確保鋼鐵大動脈安全暢通。
科學決策,全力組織搶險救災
11月16日,中央氣象台與遼寧、吉林省氣象局以及相關市、縣氣象部門發布的氣象報告如雪片般“飛”進了瀋陽局集團公司應急及調度指揮中心。
按照氣象預警信息,瀋陽局集團公司立即發布了Ⅳ級天氣預警通知,啟動了紅色冰雪預警。他們召開迎戰雨雪電視電話會議,該局集團公司主要領導與各運輸單位相關負責人逐一對話,下達進入抗災戰時狀態的命令,各項應急準備工作隨即迅速展開。
按照安排,機務、車輛等系統提前儲備搶修資源,對76台電力機車、18組動車組加裝刮冰金屬滑板,並全部進入庫內熱備狀態;調集內燃救援機車20台、接觸網搶修車53台,集結1015名供電搶修人員,保證搶險隊伍隨時投入抗災救援。
“京哈高鐵承沈段接觸網結冰,動車組無法正常取流!”
“長琿高鐵接觸網結冰造成跳閘,影響列車運行!”
“新通高鐵部分區段積雪較多,漫過軌面……”
11月18日凌晨,大雪如期而至,覆蓋了瀋陽局集團公司管內大部分地區,最大降水量97.9毫米、最大積雪深度為360毫米,最強風力超過10級,累計降溫幅度達8攝氏度至10攝氏度。雨水落在供電接觸網和鐵道線上,瞬間成冰,影響線路安全。
一條條信息迅速彙集至該局集團公司應急及調度指揮中心。該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千里在應急及調度指揮中心啟動應急處置后,添乘機車趕赴受災最為嚴重的京哈高鐵承沈段、京哈鐵路指揮抗災救援;總經理吳新紅提前趕赴降雪量預警最大的通遼地區,現場指揮運輸組織和除雪工作;其他領導班子成員按照分工提前深入包保地區,全力組織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工作……
剷除積冰,恢復高鐵幹線運輸
雨水落在供電接觸網上迅速結冰,形成冰凌。長琿高鐵的接觸網覆冰情況最為嚴重,結冰區段達92.7公里,受影響里程達279公里。厚厚的冰凌無法使用受電弓的刮冰金屬滑板刮除,只能採用人工除冰方式。
為儘快恢復長琿高鐵運輸秩序,從11月20日22時30分開始,瀋陽、長春、白城、通遼、大連、錦州供電段,瀋陽、長春高鐵基礎設施段集結了400名“打冰人”與7組檢修列車陸續抵達長春西站高速場,連夜清除供電接觸網覆冰。
與此同時,瀋陽局集團公司8萬餘名幹部職工也迅速集結到京哈高鐵承沈段、新通高鐵、長琿高鐵、京通鐵路、大鄭鐵路、平齊鐵路等線路現場除冰掃雪保暢通。在人力打冰的同時,瀋陽局集團公司共安排353台電力機車、46列動車組除冰車上線除冰,由“電力機車+內燃機車”組成除冰車組進行除冰作業。
11月22日9時,長琿高鐵最後一處覆冰被敲落。至此,長琿高鐵除冰作業勝利結束,共除冰近千噸。
阻擊風雪,忠誠鑄就鋼鐵防線
11月18日14時22分,通遼工務段組織的34個除雪小分隊奔赴管內各線路進行除雪作業。
該段通遼西線路車間黨支部書記盧永恆帶領8名黨員組成突擊隊,奮戰在通遼西站南岔區。在零下15攝氏度的低溫中、在能見度僅10米左右的“白毛風”中,這支隊伍一步步向前推進,持續除雪近10個小時。
18日凌晨,望着窗外厚重的積雪,休班在家的通遼車務段木里圖站監控幹部王海波、連結員程文康、值班員王海鵬、調車長王金環和董亮亮、助理值班員刁長建幾個人的心裡亂成了一團。
木里圖站是大鄭線上的一個三等中間站,共有43組道岔。一旦遭遇雪災,工作量將異常龐大。於是,他們約定去客運站坐長途車返回車站掃雪。可由於天氣原因,公交車、長途車、出租車都已停運,他們只好向20多公裡外的車站徒步前行。6小時后,當6個人到達車站時,他們早已變成了“冰人”。來不及休息的他們,立即投入到除雪戰鬥中。
長圖線76公里處、土們嶺隧道附近線路兩側出現大面積樹木倒伏現象。吉林工務段70餘名幹部職工在近13個小時的奮戰中,共處置倒樹近2500棵。三天三夜的時間裡,瀋陽局集團公司幹部職工共清掃積雪道岔6920組、積雪線路84.4延長公里、清理倒樹3238棵。
情暖站車,溫馨服務守護安全
11月18日16時46分,由於雪漫軌面、行車存在安全隱患,從大連北站開往赤峰站的G8247/8246次列車在北票站臨時停車。此時列車已晚點兩個小時,值乘該次列車的錦州客運段客運七隊動七組列車長王鐵利心急如焚。為取得旅客的理解,王鐵利在組織乘務員做好基礎服務工作的同時,往返巡視車廂30餘次,對車上旅客進行解釋安撫。
車上悉心服務,車下火速馳援。北票站站長任鵬亮得知車上需要食品和飲用水后,立即聯繫車站各大超市採購了近700份速食食品和大量礦泉水送至車上。
為旅客分發食品時,已連續工作近8個小時的王鐵利眼前一黑,重重摔在了車廂里。但經過短暫休息后,王鐵利又重新忙碌了起來。
19日8時33分,載着536名旅客的G8247/8246次列車終於安全抵達赤峰站。
由於列車停運或晚點,許多旅客來到長春站售票處辦理退票及改簽手續。這個站開設了34個售票窗口,59名售票員全員上崗,用最快速度辦理退改簽業務。旅客辦理完業務后,帶着滿意的笑容離開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還有幾天就要退休的售票員張桂玲始終堅守崗位,高標準辦理每一筆退改簽業務;因腰痛休假的李秋彤主動回到崗位,把衣服墊在身後,在崗位上硬生生地挺了3天。
為及時疏散滯留旅客,阜新車務段組織阜新站、遼寧朝陽站、北票站積極聯繫地方政府,調動公交車、出租車等交通工具,共計疏散旅客2200餘人。
為了保證旅客旅途安全,機務系統的350餘名司機超時工作,最長超時30餘個小時,其中超時20個小時以上的司機近50人。
這次極端天氣共影響旅客列車931列。瀋陽局集團公司根據雨情、雪量、風級和溫度變化,及時調整旅客列車交路355列次、乘務交路163班次,陸續停運旅客列車566列,變更運行區段50列,實施迂迴運行10列,折返3列;同時,採取災害分級預警、列車限速運行、內燃機車擺渡等方式,確保旅客出行安全。
11月23日6時54分,隨着長春站至延吉西站的C1007次列車準時始發,長琿高鐵恢復通車。至此,受此輪雨雪冰凍災害影響的瀋陽局集團公司管內多條線路已恢復運輸秩序。
雨雪中,瀋陽局集團公司廣大幹部職工堅守崗位,連續奮戰,奮力確保鐵路線安全暢通,熱心服務旅客,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
短評:敢打硬仗 更顯擔當
危急時刻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面對近期局地遭遇雨雪冰凍災害的嚴峻挑戰,多個鐵路局集團公司幹部職工迅速行動、精準施策,再次展現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鐵軍風采,堅決守住鐵路安全政治紅線和職業底線。
今年以來,在抗擊疫情、防汛救災等多個“戰場”,鐵路幹部職工甘當“逆行”而上的勇士,始終把鐵路運輸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紮實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這次浴“雪”奮戰,與鐵路產業大軍主動作為、衝鋒在前、敢打硬仗、連續奮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一脈相承。
抓好冬運安全,是當前鐵路安全工作的重點。為更好地應對今冬活動頻繁的冷空氣和後續可能出現的災害性天氣,鐵路幹部職工還不能有鬆口氣、歇歇腳的懈怠思想和麻痹心理,要繼續繃緊安全弦,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充分利用“天窗”加強設備排查,備齊備足防風雪物資、人員,深入開展防凍害、防污閃、防斷軌、防溜逸等專項整治,加大除雪打冰工作力度,避免次生事故發生;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強化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和水平,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築牢冰雪壓不垮、風雨阻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冰雪無情人有情。我們要始終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時刻保持“備戰”“迎戰”“實戰”狀態,凝聚幹部職工搏擊風雪、敢打硬仗的力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決確保冬季運輸安全穩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