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珍貴的合影

哈爾濱工務段原“三八”女子養路班合影。王忠英 供圖
這張老照片是哈爾濱工務段原“三八”女子養路班的合影,拍攝於1953年。照片上,19名身穿工裝的女養路工英姿颯爽、氣宇軒昂,顯示出新中國鐵路女職工的精神風貌。據哈爾濱工務段退休女職工王忠英介紹,母親李喜琴位於前排左數第三位,當時25歲。
新中國成立后,各行各業女英雄輩出,女火車司機田桂英、女拖拉機手梁軍等成為新中國女工的楷模。當時,作為鐵路職工家屬——哈爾濱工務段職工的妻子,都有走出家門、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迫切願望。1953年春,由於線路維修缺乏人力,哈爾濱工務段黨委經研究決定,組建“三八”女子養路班。消息傳出后,全段職工的妻子踴躍報名。經篩選,19人入選,她們都是孩子母親,有的已是3個孩子的母親。
“三八”女子養路班設在新陽工區,兩名老養路工擔任技術指導,承擔哈爾濱鐵路材料廠、木材廠的線路、道岔維修任務。養路工屬於重體力勞動,整天和鋼軌、枕木打交道,很多男子都望而卻步。然而,這些孩子母親“巾幗不讓鬚眉”,在改道、更換鋼軌和枕木等作業中大顯身手。
夏修結束時,她們維修的線路、道岔均達到優良標準,養路班榮獲段“先進班組”稱號。獎品是一面特製的大鏡子,鏡子上寫着“你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發揮了高度的勞動熱情,保證了維修任務勝利完成”。養路班的女工十分珍惜這份榮譽,一天收工后,列隊拍攝了這張和大鏡子的珍貴合影。
“三八”女子養路班不負眾望,連續3年榮獲段“先進班組”稱號。1956年9月1日,哈爾濱鐵路管理局召開現場會,推廣“三八”女子養路班經驗。參加現場會的是全局職工和家屬代表400餘人。會上,她們進行了搗固、改道、換枕木和螺絲塗油等項目技術表演,受到與會職工及家屬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