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過陝西 西寶高鐵上的奔騰歲月

西安北站外景。唐振江 攝

一列動車組列車駛過西成高鐵跨西寶高鐵特大橋。唐振江 攝
“看千年的中國去西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西安是不少文人墨客心目中的理想王國,包羅萬象、歷盡滄桑。
從西安到咸陽再到寶雞,西寶高鐵在陝西這片華夏文化重要發祥地,串起三座城市,成為陝西境內重要的經濟文化動脈。
東起西安,西至寶雞,西寶高鐵於2013年開通運營,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的陸橋通道,同時也是陝西省第一條高速鐵路。
“十三朝古都”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地處關中平原,南靠綿延千里的秦嶺,北面則是由灃河、澇河、潏河、滈河、滻河、灞河、涇河匯聚而成的渭河,河水浩浩蕩蕩蜿蜒東去,呈現着“八水繞長安”的格局。
車水馬龍間的鐘樓是遊客遊玩西安的必到之處。鐘樓共三層檐,覆蓋著一片片琉璃瓦,彩枋細窗、雕花門扇體現着明代建築風格。與鐘樓遙相呼應的是鼓樓,南北各懸“文武盛地”“聲聞於天”兩匾。鐘樓鼓樓的建造來源於古人“晨鐘暮鼓”的報時制度,即“朝來撞鐘,夜來擊鼓”。如今雖已失去了原有功能,但它們早就成為這座古城歷史的見證者,成為西安的文化地標。
說到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是這座古城享譽中外的一張亮麗名片。1961年,秦始皇陵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兵馬俑在距離秦始皇陵1500米處的俑坑內被發現,其中僅一號坑就有8000多個兵馬俑。秦代工匠們將兵馬俑刻畫得栩栩如生,包括肌肉的紋理以及髮絲,每個細節都被精心雕琢。從魁梧的士兵、駿馬到各式馬車,幾千年來,兵馬俑一直在地下“守衛”着昔日繁盛的朝代。如今,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迹”。
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形容,西安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布局方正、道路筆直,猶如棋盤。這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都在經歷了王朝興衰、政權更替以及一次次重建后,一切對於它來說,彷彿都變得雲淡風輕。而這種氣定神閑、寵辱不驚的氣質似乎也滲透到了西安人的性格當中。
與沉醉於長安風情的遊人不同,西安人的生活是不急不慢的。清晨的陽光剛照到護城河水面上,便有早起晨練的人開始沿着河邊慢跑。城牆下遛鳥的大爺如約而至,將自行車往路旁一放,鳥籠往樹上一掛,報紙一展,便開始與老夥計們“諞閑傳”。
小南門有着各式早餐,汁濃香辣的胡辣湯、甜糯的蜜棗甑糕……在熱鬧的早餐攤旁,碼放着一排排凳子,供老城居民用美味的早餐喚醒一天的活力。
“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饃……”,一首《西安人的歌》讓人們看到了這座千年古都活泛的一面。但如果被問起西安到底是什麼樣的,當地人仍會覺得“熙攘繁盛,光耀萬年”才是這座城市的常態。
“天下第一帝都”咸陽
從西安北站乘高鐵出發只要十幾分鐘,便能抵達咸陽。
咸陽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秦始皇以咸陽為都統一古代中國,這也使得咸陽素有“天下第一帝都”之稱。《過秦論》中提到:“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陽,咸陽是當年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寶地。
北緯34度32分,東經108度55分,這是咸陽市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中一座圓形高塔的位置。起初它的名字叫“3261信箱”或“3261工程”,現在的它已經被掛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的牌子。而作為數千年來少有的未更名的城市,咸陽這片土地同它的歷史一樣穩固而久遠。
咸陽有很多帝王陵墓,從漢高祖長陵、漢武帝茂陵、漢景帝陽陵、唐太宗昭陵到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墓乾陵,共有27個帝王陵墓以及256個陪葬墓,形成了一片非常壯觀的陵墓群。在這些墓碑后,是塵封的歲月,它們無聲地訴說著昔日的輝煌與興盛。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乾陵,行至朱雀門外的司馬道東側便可見一塊高7.53米、寬2.1米的碑體,這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夜晚是約上三兩好友到古渡廊橋散步遊玩的最佳時間。作為咸陽市地標性建築,古渡廊橋全長748米,橫跨於渭河之上,是一座秦代建築風格的雙層人行景觀廊橋。廊橋的一層供市民徒步通行,二層則是觀景平台,立於其上便可一覽浩蕩東流的渭河。
除了古渡廊橋,周邊的清渭樓、咸陽古渡遺址博物館、渭河古渡遺址也都是值得一去的,一路下來便可知“大秦古都,德善咸陽”是怎樣一番壯麗風采。
“青銅器之鄉”寶雞
“尚有靈蛇下鄜畤,還征瑞寶入陳倉”是賀知章筆下的寶藏之地——寶雞。寶雞古稱陳倉、雍州、西岐,也叫西府,不僅是炎帝故里,而且也是青銅器之鄉。
相傳唐天寶年間,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叛,唐玄宗出逃慌不擇路時,忽然飛來兩隻山雞,引其逃入廟中躲過一劫。臨別時,唐玄宗道:“陳倉,寶地也;山鳥,神雞也。”寶雞便因此得名。
作為青銅器之鄉,寶雞有着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踏上博物館的台階,“平台五鼎”的造型便在眼前慢慢展現。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三面被綠植環繞,在繁華的鬧市中更顯靜謐。
走進博物館,1.2萬多件館藏文物以及包括折觥、厲王胡簋、牆盤、秦公鎛等120餘件一級文物陳列在眼前。正所謂“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館的地方,就有寶雞青銅器”,透過一件件精美的青銅器,可窺見那些淬火后留下的時光。“鎮館之寶”何尊重點呈現了“營建洛邑,宅茲中國”的銘文特寫,這也正是“中國”二字的由來。
說起美食,寶雞有山有水、地產豐富,造就了獨特的西府味道。寶雞亦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來自天南地北的人民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橫跨陝、甘、寧、川、豫等地區的美食。岐山臊子面、擀麵皮和扶風一口香,鳳翔豆花泡饃、臘汁驢肉和隴縣核桃油旋,還有千陽縣攪團……寶雞的每一個縣城都擁有着屬於自己的獨特風味。
八百里秦川,關中平原從來不缺歷史的滄桑,而這裡的生活和美食也書寫着關中人民的豪邁與真情。
列車沿西寶高鐵呼嘯而過,掀起的不再是沉積百年的黃土,而是獨屬於陝西的奔騰歲月。
景點介紹
●大唐不夜城
大唐不夜城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大雁塔腳下,北起大雁塔南廣場,南至唐城牆遺址,街區南北長為2100米,東西寬500米,總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為背景,唐朝元素為主線,是西安體驗唐文化的首選之地。
●華清宮
華清宮也稱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華清宮倚靠驪峰山勢而築。華清宮始建於唐朝初期,鼎盛於唐玄宗執政之後,是當時帝王游幸的別宮。在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華清宮入圍“神奇西北100景”,並位居第二。
●法門寺
法門寺又名“真身寶塔”,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佛教聖地。其中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2000多件大唐國寶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