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八線”激發奮進力量
“坐着高鐵看中國”到底有多火,國慶中秋假期,“學習強國”學習平台首次以全息媒體形態推出“坐着高鐵看中國”組合專題報道,閱讀量累積達45.8億人次。看直播、寫留言、分享相關報道,“八天八線”的報道激發了鐵路幹部職工強烈的自豪感,匯聚起幹事創業的信心和力量。
熟悉的工作場景登上“坐着高鐵看中國”新聞直播節目,引發乾部職工的強烈共鳴。南京橋工段大勝關大橋車間的董慧是一名橋樑養護工。看着養護的大橋出現在電視畫面里,董慧對工作更增添了一份認同感:“我們守護的是世界上大跨度高速鐵路橋,雖然辛苦,但一想到從橋上通過的列車和旅客,就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精檢細修,確保安全暢通。”
假期里,不少鐵路建設者工作之餘也緊跟“坐着高鐵看中國”的鏡頭看鐵路、看發展。正在太焦高鐵進行聯調聯試工作的張豪是太原高鐵工務段榆社西高鐵綜合車間主任,曾參與張大高鐵的聯調聯試。工作間隙,他跟同事一起觀看“坐着高鐵看中國”新聞報道。“京張高鐵那期節目我感觸最深,記得去年京張、張呼、張大三條高鐵同一天開通,現在,太焦高鐵也快開通了,太行革命老區的百姓也能坐着高鐵看中國了。”張豪說。
包頭客運段高鐵車隊的斯欽夫一家三代都是往返內蒙古和北京列車的乘務員。假期里,三代鐵路人在電視機前看央視記者走進張呼高鐵。“我奶奶年輕時候跑車,列車時速只有60公里,到我父母那代列車時速大概是120公里,如今我擔當的復興號動車組時速已經是350公里,坐高鐵從草原到北京,快得很!”能在復興號上工作,斯欽夫很有滿足感。
“坐着高鐵看中國”的觀眾里,既有一家三代鐵路人,又有攜手前行的鐵路夫妻。黎志廣和王娣都在廣九客運段高鐵動一車隊工作,夫妻倆因鐵路結緣。10多年裡,他們見證了廣東高鐵網從無到有,再到越來越密集的變化。“京廣高鐵、貴廣高鐵,‘坐着高鐵看中國’報道的不少線路都有我們的記憶。高鐵不僅方便了旅客,也讓我們兩口子休班回家更快了。”黎志廣說。高鐵沒通的時候,夫妻倆出乘一次要幾天時間,現在值乘高鐵,基本當天就能回家。
“坐着高鐵看中國”的鏡頭中,不少旅客乘火車遊歷祖國大好河山。西寧客運段團委書記曹姬鈺、烏魯木齊客運段動車車隊列車長賈雯靜看過節目后都對旅遊客流回暖充滿信心。
“我們青藏鐵路沿線的美景都登上央視《新聞聯播》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旅客坐火車來青海、西藏旅遊。”
“蘭新高鐵開通近6年,坐高鐵來遊玩的人越來越多,作為蘭新高鐵上的一名乘務員,我要用最好的精神狀態服務八方來客,讓他們感受新疆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