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相聚英雄城市
今夜月圓人盡望,乘上高鐵好還家。10月1日,中秋和國慶同一天,21世紀僅出現4次的特別日子。這一天,歡度佳節的人們從東西南北的火車站出發,坐上高鐵奔赴華中腹地——武漢。
一趟趟復興號列車,掠過雄偉磅礴的太行,跨過蜿蜒奔騰的黃河,穿過星羅棋布的城鎮,飛過秫熟稻香的農田,載着歸鄉的旅客、四方的遊客、過往的商客,來到長江之濱、黃鶴樓畔。
這一刻,大家相聚在此,千言萬語伴隨風笛陣陣。車門打開,快門摁下,記錄無比珍貴的團圓。
親情,以350公里的時速在升溫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圓的/無論山多高、海多寬/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麼?”詩人艾青曾這樣寫道。是啊,在這中天圓月、五穀豐登之時,人們都在做些什麼,又會想起什麼?
繁忙如昔的北京西站,有人一手拎着月餅另一手刷身份證輕鬆進站上車;樞紐便捷的上海虹橋站,有人享受着“高鐵+飛機”一站式聯訂的便捷;客流交織的廣州南站,有人使用智能導航快速找到列車停靠的站台……
疾馳的列車上,有人用手機給海外親人直播回湖北老家探親的旅途,也有人捧着《中國地圖》給孩子介紹車窗外的風光,還有人在車廂點餐,提前吃到了武漢的熱乾麵……
正因為有了高鐵,更多的人能在這一天團聚。
沿着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京廣高鐵,列車一路飛奔。坐上高鐵,早飲廣州茶、午游嶽麓山、晚食武昌魚,已成為沿途百姓的消遣方式。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借高鐵之便形成了“半日生活圈”和“8小時經濟圈”。
坐上高鐵的行程,何嘗不是一次別樣的神州之旅。
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當南國雜交稻迎來豐收季,當“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建成,當綠水青山愈發美麗,當電子客票加速出行,當高鐵運營里程達到3.6萬公里……列車上的人們,都是這些輝煌成就的親歷者,親眼見證着民族走向復興的速度。
車廂中,揮動着國旗的旅客們,用嘹亮的歌聲表達着自豪:“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
力量,在同心抗疫的車廂中凝聚
“前方到站,武漢。”廣播聲中,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下車了,專程來探望早已康復卻結下友誼的患者;建設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工人下車了,特意來欣賞還未曾遊覽的東湖風光。
武漢站,承載的不僅是南來北往的客流,還有一個個難以忘懷的日夜。
2020年1月23日,江漢關大鐘指向10時,離漢通道關閉。中國武漢,一座有着千萬人口、被譽為“九省通衢”的超大城市,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地按下“暫停鍵”。
76個日夜、1814個小時,兩江三鎮歸於寂靜,黃鶴樓畔流水幽幽,珞珈山下櫻花獨放……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數萬名醫務人員白衣執甲,乘高鐵星夜馳援,鐵路人堅定守護着生命通道、物資通道、綠色通道。每一趟途經武漢的高鐵,都曾有無聲的接力;每一次靜默守護的值守,都曾是不屈的戰鬥。
衛星影像顯示,漢口站、武昌站、武漢站的夜光指數,自2月中旬起呈現上升趨勢。那一道道閃亮的光芒,就是一批批晝夜不停運往一線的醫療物資。從天涯海角到漠河北極,從雪域高原到黃浦江畔,車輪滾滾向武漢。
4月8日,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解除,武漢江灘亮起耀眼的燈光,黃鶴樓、長江大橋、古琴台等城市地標被點亮。這亮光印在了往來這座城市人們的笑臉上。
高鐵疾馳,同心相連。那一個個奔忙而堅定的身影,那一張張疲憊卻堅毅的面孔,彷彿就在眼前。正是他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才讓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希望,隨着滿載幸福的車輪轉動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庚子金秋,豐收的味道格外不一般。沉甸甸的果實里,有歡欣、有艱辛、有信心。
國慶前夕,荊門至荊州鐵路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湖北省今年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高鐵項目,與即將開工的沿江高鐵、襄荊高鐵一道,將進一步加快人員流動和資源融通。
鋼軌上的“加速度”,助力“重啟”后的武漢跑得更快。京廣高鐵、漢十高鐵……“九省通衢”的武漢,成為中國高鐵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年武漢始發的首趟旅遊專列載着遊客從武昌駛往襄陽,助力旅遊市場回暖及經濟重振;武漢三大火車站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做好日常客運組織;沿江貨運班列實現長江黃金水道與沿江鐵路樞紐互聯互通;從武漢駛出的一列列中歐班列,更是打開了華中地區通往世界的大門。
坐着高鐵看中國,去往武漢的旅客收穫滿滿,不僅近距離看到重啟后武漢的新面貌,還一覽民生幸福畫卷,感受鐵路今昔巨變。
春華秋實,收穫不負耕耘苦。坐着高鐵看中國,華夏大地煥發出旺盛的活力。南來北往的炎黃子孫,攜手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同心期待脫貧攻堅戰勝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新時速開啟“十四五”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