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綻放京滬高鐵
世界高鐵看中國,中國高鐵看京滬。
這是一條不斷創造歷史、刷新紀錄的神奇之路。從20世紀90年代方案初見端倪到2008年全線開工建設,從2011年6月30日響亮世界的第一聲鳴笛,到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率先按時速350公里運營,這條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設計標準等級最高的高速鐵路,始終以不斷創新突破的“引領者”姿態彰顯出牽引時代的巨大力量,邁出中國高鐵從無到有、領跑世界的鏗鏘步伐。
一條民生幸福的縱貫線
清晨旭日東升,在上海虹橋站,一列有着炫麗“中國紅”車身的復興號動車組即將在京滬高鐵上馳騁。
“每次看見這一抹紅都覺得特別親切。”因工作原因,旅客常先生常年頻繁往返於京滬兩地之間,成為京滬高鐵的“常旅客”。4個多小時的行程,安靜的車廂儼然成了他的移動辦公室。
“說走就走”讓生活更美好。自2011年6月30日開通運營至2019年12月31日,京滬高鐵累計發送旅客超11億人次。在高速度、高密度、安全運行的同時,鐵路部門把提升服務質量作為深化京滬高鐵標準示範線建設的重要抓手,在沿線各站增設信息顯示屏、自動檢票閘機、自助售(取)票機、彩色引導地標以及人臉識別設備、智能機器人、VR導航設備等,不斷增強旅客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進品牌實施戰略,京滬高鐵將“快”的優勢不斷擴大,為美好生活提速提質。“這是有名的煙台大櫻桃,早上還在枝頭,晚上就擺在貨架上了。”北京一家超市內,生鮮果蔬區的銷售員正向顧客熱情推銷,“它們是‘坐’京滬高鐵進京的,享受的可是‘貴賓’待遇!”
2017年,“高鐵極速達”產品首次亮相京滬高鐵。經過近3年的運營,這個國內乃至世界陸運最快的服務產品以安全、高效、環保等優點贏得社會青睞。除櫻桃專列外,京滬高鐵還開行荔枝專列、大閘蟹專列等。
一幕幕鮮活的場景中,我們觸摸到京滬高鐵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對個人而言,這些改變幸福而溫暖;對國家而言,這些改變迅猛而有力,共同鑄就全面小康路上的堅實腳印。
一張緊密高效的經濟網
縱貫京津滬三大直轄市和冀魯蘇皖四省,京滬高鐵所經區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5%,人口佔全國的26.7%,將長三角和環渤海兩大經濟區連為“一日生活圈”,織就了一張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高效流動的經濟網,為沿線24座城市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組成部分,京滬高鐵與10多條高鐵相連,通達範圍基本覆蓋全國。這將京滬高鐵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網絡效應輻射放大,24城“朋友圈”因這張網變得更加緊密。
地處環渤海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中心,北京與上海兩地間的交通效率對推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京滬高鐵龐大的輸送能力有效緩解了京滬鐵路通道運力緊張的矛盾。上海虹橋站高峰期日均有40多趟高鐵列車開往北京方向,旅客發送量實現“蛙跳式”增長:2019年,日均旅客發送量近19.14萬人次,較2011年增長178%。
搭上高鐵經濟發展快車,沿線24城因地制宜實施一體化建設,城市發展迸發無限活力。
廊坊因京滬高鐵融入高鐵“朋友圈”,為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休閑商務中心奠定了堅實交通基礎。孔孟之鄉曲阜得益於京滬高鐵的開通,遊客數量節節攀升,國內知名品牌連鎖酒店幾乎都在曲阜開了店。滄州、德州、棗莊、徐州、南京、宿州、蚌埠、常州、崑山等城市,也紛紛因地制宜規劃實施沿“京滬高鐵經濟帶”一體化建設,有效提升了城市綜合實力。
世界一流高鐵的新標杆
“今天的京滬高鐵,已然成為中國高鐵標杆和典範,也必將成為世界高鐵的標杆。”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邵長虹說道。
從1990年12月方案呈現,到2008年全線正式開工建設,再到2011年6月30日開通運營,這條1318公里長的高鐵擁有一份不斷攻堅克難、刷新世界紀錄的傲人“成績單”。
它是當時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整體建設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在1000餘項科技項目支撐下,京滬高鐵建設團隊創新了我國高鐵技術發展和建設管理模式,形成了以《高速鐵路設計規範》為核心,涵蓋149項建設標準、22項技術規範、768項產品技術標準和運營維護標準的高鐵標準體系,使我國具有設計、建造和運營維護時速250公里和350公里速度等級高速鐵路的強大能力,樹立了世界高鐵建設和運營的新標杆。
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實現350公里時速商業運營,被網民稱為“新四大發明”的中國高鐵開始領跑世界!
在這條鐫刻着中國高鐵光榮與夢想的1318公里路上,激情的夢想在延續,澎湃的力量在涌動。京滬高鐵將以更可靠的安全品質、更強勁的技術實力、更穩定的動力輸出、更優良的服務品質,讓這張中國高鐵的“燙金名片”更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