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古道上,“慢火車”響叮噹


這是一趟穿過絲路古道的“綠皮車”,單程運行263.2公里,耗時5個多小時——75057506次公益性“慢火車”往返於蘭州和武威南之間,已成為沿線居民首選的出行工具。列車慢悠悠地在絲路古道上穿行,見證着鐵路的發展變化。
75057506次列車由蘭州客運段武威南車隊擔當,沿途停靠坡底下、打柴溝、黃羊鎮等19個站所,最高票價18.5元,最低票價1元。沿線的很多站所,快速列車一般都不停靠,而這趟車票價經濟實惠,因此備受沿線居民青睞,是大家眼中方便快捷的“公交車”。
家住龍泉寺的劉蘭香是75057506次列車上的常客。“我天天坐這趟車,和乘務員都熟。乘務員老鄭就知道幹活,把車廂打掃得比他家的地板都乾淨。乘務員老葉最拿手的是燒爐子,冬天的爐子燒得火熱,一上車感覺就跟家裡一樣暖和。”一說起這趟列車,劉蘭香就打開了話匣子。
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劉蘭香一直坐這趟“慢火車”,挑一筐自家種的香菜或者杏子到西固城去賣。“香菜貴的時候七八塊錢一斤,便宜的時候也就兩三塊錢一斤。好在車票便宜,來回也就花6塊錢。我得攢錢給兩個孫子交學費。”劉蘭香說。她靠賣香菜和杏子的錢已經供出了兩個大學生。
在永登站上車的旅客中,總有幾個背着書包的孩子,李強就是其中之一。他說:“我們要去武威上學啦,平時都住校,周末放假就回來看看父母,順便幫忙做點農活。坐火車又便宜又快速,回去能多在家裡待一會兒。我爸說,等我高考的時候,他就坐這趟車送我考試。”
每一次出發,都可能遇見需求不一樣的旅客。乘務員在75057506次列車車廂里配備了“便民服務袋”,裡面有鞋油、鞋刷、梳子、針線盒、毛衣去球器、老花鏡、放大鏡、小藥箱等;配備了“便民工具箱”,裡面有鉗子、改錐、剪刀、寬膠帶、捆紮帶等;設置了“便民服務台”,售賣沿線土特產以及桃子、杏子、櫻桃等水果。
“現在,列車速度越來越快,車廂環境越來越好,服務水平越來越高。鐵路迎來發展的好時候,旅客也從中受益。當下,‘慢火車’依然不可或缺。我們這趟車,托起了老少邊窮地區群眾的致富夢想。”75057506次列車的一位乘務員說。
小檔案
蘭州至武威南75057506次列車運行在蘭新線上,共4節車廂,最高票價18.5元,最低票價1元。7505次列車每天17時22分從蘭州站發車,22時39分到達武威南站,次日變更為7506次列車,11時07分從武威南站發車,16時34分到達蘭州站。75057506次列車備受沿線居民青睞,是大家眼中經濟實惠、方便快捷的“公交車”。
列車運行路線:蘭州站、蘭州西站、陳官營乘降所、西固城乘降所、坡底下乘降所、河口南站、大路乘降所、龍泉寺乘降所、馬家坪乘降所、永登站、中堡乘降所、富強堡乘降所、天祝站、打柴溝乘降所、龍溝乘降所、古浪站、黃羊鎮乘降所、頭壩河乘降所、武威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