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攜手壯鄉兒女奔小康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鄉岑洞村村民姚仕輝結束了在柳州的家禽養殖培訓班學習后,坐動車回老家,準備在與村裡的貧困戶合夥開的家禽養殖基地大展拳腳。姚仕輝曾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貴廣高鐵開通運營后,他乘動車到珠三角地區打工,隨後返鄉創業,如今已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的安排部署下,持續發揮鐵路行業優勢,助力壯鄉脫貧攻堅。特別是對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自治縣,該局集團公司立足地方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實施精準幫扶,改善當地交通條件,扶持產業升級發展,幫扶貧困人口就業,攜手少數民族群眾共同奔小康。
“今年2月,老爸介紹我到貴南高鐵建設工地打工,月收入5500元,比在廣東打工每月拿兩三千元好多了。”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境內的貴南高鐵九萬大山四號隧道建設工地,該縣頂吉村村民莫順嚴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廣西境內生活着12個世居民族,共有12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像環江縣這種與鐵路“觸角”直接連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有8個。
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百姓大多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區、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群眾就業難等實際,南寧局集團公司以貴南高鐵建設、焦柳鐵路電氣化改造等重點項目為契機,引導參建單位在施工中優先聘用鐵路沿線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務工人員,採購當地生產生活物資,租賃當地機械設備,並利用施工便道修建便於百姓出行的道路,有效拉動了當地就業和消費。
南寧局集團公司管內正在實施的11個新建線路及既有線擴能工程,覆蓋廣西石漠化片區及10個國家級、自治區級掛牌督戰貧困縣。截至目前,這些工程項目在施工中累計聘用貧困地區勞動力7.64萬人次,採購當地生產物資19.07億元、生活物資10.22億元,有力帶動了貧困地區相關產業鏈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惠及1700餘萬名貧困地區群眾。
隨着近些年廣西高鐵網絡日益完善,南寧局集團公司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運輸支持力度,通過設立高鐵無軌站的方式將高鐵服務“觸角”延伸至巴馬瑤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及下屬的大浪鎮,方便少數民族地區百姓外出務工“淘金”。根據三江縣旅客出行需求,該局集團公司持續優化三江南站動車開行方案,目前圖定開行動車43趟,其中始發動車4趟。如今,三江縣是廣西境內圖定開行始發動車最多的縣,三江南站的服務功能也由最初的中間站向始發站升級,打破了三江縣旅遊易進難出的瓶頸,增強了旅遊吸引力,帶動了當地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以前交通不便,茶葉運到桂林、柳州等地要花費一天時間,很少有老闆來採購。有了高鐵后,茶葉銷路拓展到全國各地。現在家家戶戶都種起了茶,全村都脫貧了。”三江縣布央村幹部石燕能說。得益於交通條件的改善,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駛進“快車道”。自2016年開行始發動車至2019年,三江縣實現19851戶、85475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99%。今年5月,巴馬縣也退出了貧困縣序列。
除了通過建設扶貧、運輸扶貧等方式加大對廣西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南寧局集團公司還承擔了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融水縣下屬的大浪鎮潘里村、大德村和紅水鄉良隴村的定點幫扶工作。近年來,該局集團公司以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智力扶貧、黨建扶貧為抓手,紮實做好定點扶貧工作。他們精選駐村第一書記,以市場為導向,按照“一村一品”工作思路為貧困村量身打造特色品牌,扶持開發潘里村油茶種植和土雞養殖、大德村中藥材種植、良隴村高山木耳種植等特色產業,並利用站車等各種資源拓展銷售渠道,使“潘里小子”食用油、“德興指天椒”等品牌效應持續擴大,增強了定點扶貧村的“造血功能”。
今年該局集團公司已投入定點扶貧資金219.88萬元。如今,潘里村、大德村已提前脫貧摘帽。近期,經該局集團公司整修一新的良隴小學竣工交付,成為融水縣最好的鄉村小學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