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動大山的“鐵動力”

6438次公益性“慢火車”行駛在京原線三家店大橋上。 本報記者 孫立君 攝


■製圖 劉坤弟
巍巍八百里太行,自北向南貫穿中國大地的腹心,北接燕山、南銜秦嶺,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地理分界。這裡層巒疊嶂、交通不便。相傳,古時愚公為搬走太行、王屋二山,堅持不懈,挖山不止。
燕山—太行山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飽含深情、常常牽挂。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與張家口市張北縣地處燕山—太行山區,習近平總書記於2012年和2017年分別到阜平和張北考察。
長期以來,一趟趟公益性“慢火車”穿山越水載着幸福駛來,扛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鐵擔當”,匯聚起源源不斷的“鐵動力”……
快時代的別樣情懷,鄉親們的“慢火車”
在高鐵迅猛發展的今天,公益性“慢火車”猶如舞動的針線,將偏遠貧困地區編織進並肩奮鬥、共同圓夢的幸福畫卷。
每天17時45分,6437次公益性“慢火車”準時從北京西站出發,穿越太行山,駛向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大澗站,成為京原線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6437/6438次公益性“慢火車”已運行了48年。8月25日,記者一行登上6437次列車。“這趟車單程250公里,途經30個站點,旅客大多是沿線村民,帶着大包小包出山打工、求學……”在這趟車上值乘了7年的北京車務段乘務車間主任王東茹介紹說。
“火車雖慢,但服務標準不能低!”列車員商金良一開車就關注車廂衛生情況,仔細清潔旮旯,深度打掃直排廁所。“我在外打工20多年,每次都坐這趟車回家,眼見着環境一天比一天好,俺們的日子也一天勝過一天!”家住白澗、在北京務工的劉文新感慨道。
21時07分,6437次列車駛入白澗站。滿頭大汗的列車長劉錦在車廂里穿梭,並大嗓門喊道:“白澗站到了,下車的旅客拿好行李準備下車。”由於有一些小站站台短,鄉親們行李多,列車員都會提醒他們提前在車廂門口等候。
列車穿行在太行山區,秋日的夜色格外美,扎着馬尾辮的張雪茹正在看書。據她母親介紹,她們來自河北淶源,坐這趟車去北京走親戚。“娃三個表姐都在北京念書,她明年高考,特別用功,希望也能坐着這趟車去北京上大學。”母親的話里飽含期待。
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慢火車”既是“校車”也是“求學車”,一定能載着孩子們走出大山,追尋夢想。
“慢火車”多年如一日,守護着沿途百姓;鐵路人多年如一日,守護着“慢火車”。除了這趟“慢火車”,在京津冀地區還有5對公益性“慢火車”常年奔跑在山村與城鎮之間。為方便沿線百姓出行,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增加了“慢火車”沿線貧困村停站,20年來服務旅客1700萬餘人次,有效拉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搭乘“扶貧列車”,值乘幸福列車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鐵路大動脈更不會落下一個偏遠小站。6437/6438次公益性“慢火車”在奇峰塔村等太行山深處的扶貧村都設有站點。交通基礎設施的巨大變化,改寫了太行山區閉塞落後的歷史。
奇峰塔站是保定市易縣南城司鄉奇峰塔村村民乘坐“慢火車”走出大山的重要窗口。這個村子位於太行山北端東麓、拒馬河中游西側,群山環抱、溝深地瘠、交通閉塞,2013年底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村,2016年成為北京局集團公司定點幫扶貧困村。經過評估與核查后,奇峰塔村於2018年正式脫貧摘帽。
“我采了些平菇,回家炒着吃。”8月26日,記者一行剛走進奇峰塔村村口,就見村民崔連營背着一籮筐平菇從遠處走來。當他看到了北京局集團公司駐奇峰塔村首任駐村第一書記張明的身影時,立刻開心地打招呼:“張書記!您回來了,我們可想您了!”北京局集團公司石家莊鐵路辦事處的張明於2016年至2017年帶領扶貧工作隊駐村扶貧,與村民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張明駐村伊始立下的“不脫貧決不離開”誓言,成為山村百姓最為深刻的記憶。
見記者對平菇感興趣,崔連營笑着擺擺手說:“去我家吧,有曬好的。”
午後的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照耀着這片土地。進入崔連營家院子,吃足陽光的平菇鬆散地攤開在水泥地面上。“那年把兒子送上‘慢火車’去工作單位報到,就覺得好日子要來了。”崔連營高興地說,他的兒子崔立柱符合條件,於2016年通過北京局集團公司勞動就業幫扶舉措進入北京西工務段工作,“這都是托鐵路的福,兒子工作很努力,現在也有自己的小家了。”
通過鐵路勞動就業幫扶政策進入鐵路工作的消息,讓與奇峰塔村緊緊相連的三義村青年張樂樂心生羨慕。三義村也是易縣南城司鄉建檔立卡貧困村。
北京局集團公司不僅在2016年為幫扶村提供勞動就業幫扶,還在2017年結合貧困縣脫貧攻堅實際,把這一政策擴大到易縣其他貧困村。
通過層層篩選,2018年,張樂樂圓夢了。入路后,她值乘京津冀環線列車,后又值乘北京西至重慶K589/590次列車。不到2年時間,她就成長為軟卧車廂的軟席列車員。“我很珍惜這份工作,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知道山裡娃也是棒棒的。”淺藍色路服、擦得鋥亮的皮鞋,從搭乘“扶貧列車”到值乘幸福列車,走在家鄉新修的水泥坡道上,張樂樂自信滿滿。
張樂樂坐着“慢火車”走出了大山。為了讓更多的“樂樂”走出去、富起來,北京局集團公司先後投入幫扶資金300多萬元,幫助奇峰塔村在內的3個村子擺脫貧困奔小康。
生活美好有奔頭,“各美其美”綻放新夢想
“托鐵路的福,我們受益了!”“‘慢火車’,生活離不開!”在脫了貧的村子里,在悠悠行駛的“慢火車”上,一張張欣慰的笑臉、一個個肯定的眼神、一句句稱讚的話語,飽含着沿線群眾對精準脫貧政策的由衷肯定。
“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是北京局集團公司奇峰塔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駐村伊始確定的目標。“要真正脫貧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幫建基層組織,提升治理水平,就要打造堅實的黨建陣地!”北京局集團公司石家莊鐵路辦事處副主任董文衛說。
開展駐村扶貧工作4年來,北京局集團公司不僅為奇峰塔村、蔡家莊村籌建了光伏發電集體產業、修建了現代化的村兩委辦公室和農家書屋,還新建了4處公共文體活動場所,村裡沉寂多年的大喇叭也響了起來。
每逢周末,奇峰塔村村民尹愛華都會和村裡其他婦女坐上“慢火車”,一同去十渡、野三坡等景區打短工。她們周五去、周一回,包吃包住,一天能有150元左右的薪資。“車票來回4元,跑一趟掙不少錢。”奇峰塔村現任駐村第一書記張現民介紹說,“小慢車就像公交車一樣,早上送村民出山,晚上接他們回家。沒幾年,村裡都蓋起了瓦房。”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要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北京局集團公司派出的駐村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隊員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整村脫貧達標后,他們對村子的未來有着清晰的規劃,並嘗試依託“慢火車”推進山村旅遊業、林果業發展,不斷拓寬村民致富的渠道。
一趟趟公益性“慢火車”穿行在太行山深處,一條條鐵路穿越逶迤燕山腹地,一個個鐵路扶貧項目落地在定點幫扶貧困村,一名名鐵路駐村扶貧幹部在這裡拔“窮根”。在山更青、水更秀的貧困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們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托舉起鄉村振興新希望!
小檔案
北京西至大澗6437/6438次列車1972年開行,運行於京原線,全程運行250公里,最高票價16.5元,最低票價2元。列車穿行於燕山—太行山區,是沿線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這趟車的帶動下,十渡、野三坡、百里峽、奇峰塔等地旅遊業發展較快,當地群眾生活逐年改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列車運行線路:北京西站、大灰廠站、上萬站、南觀村站、燕山站、良各庄站、孤山口站、雲居寺站、三合庄站、十渡站、平峪站、野三坡站、百里峽站、福山口站、白澗站、板城站、南城司站、奇峰塔站、紫荊關站、大盤石站、塔崖驛站、王安鎮站、浮圖峪站、北屯站、淶源站、小西庄站、艾河站、招柏站、雲彩嶺站、大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