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一粒玉米的旅程

我想你可能猜不到,在昆明買到的玉米,或許來自遠在齊齊哈爾的農田。
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東北三省的玉米、稻穀、大豆等糧食源源不斷地供應全國各地。其中,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地處東北“黃金玉米帶”,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玉米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品質好。因此,每年都有不可勝數的玉米粒兒乘坐火車前往祖國各地,豐富百姓的餐桌。
4599公里,途經71站,這是一粒玉米從北到南的旅程。
從田野到廚房,“北糧南運”,這是一粒玉米被端上餐桌前必經的修行。
在吉林,它們被串成串兒放在爐上烤,香氣隨風鑽進食客的鼻子里;在廣東,它們與魚肚、雞湯和着芡汁燉煮,等到湯汁滾沸,再撒上一縷火腿絲,孩子能多吃一大碗飯;它們可以是香甜可口的松仁玉米,也可以是酥軟甜膩的玉米烙,它們變着花樣兒,為食客帶來美食獨有的幸福感。
然而,根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15年對北京、上海、成都、拉薩195家餐飲機構3357桌消費者行為的調查,餐飲業平均食物浪費量約為每餐每人93克,浪費率約為12%。結合城市餐飲人數計算,中國城市餐飲每年食物浪費總量約為1700萬噸。
一粒玉米種子,從發芽到成熟,需要80天至100天。從碗中倒進垃圾桶,卻只需要10秒鐘;一粒玉米,橫跨大半個中國,輾轉4599公里,竟因“剩菜表盛情”這一落後觀念而被輕易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近日,農業農村部和海關總署發布數據,2019年至2020年我國稻穀總消耗量為1.97億噸,小麥總消耗量為1.18億噸,2020年中國的大豆消費量將達到1.04億噸。儘管我國糧食儲備充足,但勤儉節約之風仍需厲行,杜絕浪費陋習任重而道遠。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其實,懂得節約也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