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重重山 市市通高鐵 ——鐵路助力福建經濟持續發展和民生幸福紀實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點,“一山繞過一山攔”的重重阻隔,曾是福建發展繞不開的難題。如今,鐵路網在八閩大地不斷延伸,福建在全國率先實現“市市通高鐵”,一幅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精彩畫卷正徐徐展開。
路通港通,萬商來會。四通八達大動脈,引來翩翩“金鳳凰”
特殊的地形地貌一度束縛着閩東的發展。這裡曾被稱作東南沿海的“黃金斷裂帶”。
2009年,溫福鐵路建成通車,閩東受益匪淺——從路網邊緣狀態一躍成為國家鐵路幹線的前沿地帶,快速對接長三角、珠三角。2015年,合福高鐵開通運營后,福建在全國率先成為第一個“市市通高鐵”的省級行政區;2018年,隨着南龍鐵路通車,環閩動車運行線路封“口”成形,高等級鐵路將八閩大地串聯起來;截至2019年底,福建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509.5公里。
曾經的“黃金斷裂帶”逐漸變成“黃金投資帶”:大唐火電、寧德核電、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中科寧德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園等一大批投資數十億元、幾百億元的“金娃娃”式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地,支撐起寧德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曾經的貧困地區成為福建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
莆田舊稱興化,緊靠天然良港眾多的湄洲灣。以前,受交通條件落後的掣肘,不但外地投資商不看好這裡,而且人口只有300萬的莆田,近90萬人奔赴全國各地投資創業。2010年,福廈鐵路“閃亮登場”,莆田結束“地無寸鐵”的歷史。3年後,有“最美鐵路”美譽的昌福鐵路開通運營,莆田藉此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0年,莆田的社會總投資增幅升至全省第三;2014年,莆田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再創歷史新高;2019年上半年,莆田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10.6%,排名全省第一。
10年前,晉江少年吳聲棟和夥伴們在山頭上目睹了福廈鐵路第一趟動車組呼嘯而來的情景,因此萌發了坐高鐵到大城市讀書的願望。現在,他已從復旦大學畢業,毅然選擇回到交通便利、市場環境好的家鄉創業。
福建境內的鐵路通山達海,吸引着吳聲棟這樣的青年才俊回鄉創業,召喚着昔日因交通不便而外出奔波的閩商們陸續回歸。
動車助力,旅遊嬗變。青山變成金銀山,風景就是聚寶盆
“沒想到我一大把年紀居然當上了模特,還能掙到錢,真是託了動車的福!”寧德市霞浦縣溪南鎮半月里畲族聚居村的雷蓮嬌老人開心地說。
有了動車,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光顧這個叫半月里的村莊,體驗畲族文化。村裡的鄉親們“抱團取暖”,組建民俗文化公司,藉助旅遊客流富起來。半月里村由“窮山村”蛻變為“美畲寨”,是動車拉動旅遊、旅遊助力脫貧的生動詮釋。
2018年,福建省推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2019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發揮“清新福建”和快速鐵路環線等優勢,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品牌。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路網優勢及12306網絡平台優勢,集中推介福建地區旅遊熱點、城市形象及旅遊產品等信息。他們優化入閩旅遊線路和產品設計,統籌調配旅遊列車車底,優先安排入閩旅遊列車開行。針對閩西紅色旅遊不斷升溫的實際,他們還不斷優化列車開行方案。目前,龍岩車務段龍岩站圖定客車突破150列,其中動車組列車高達136列。
福建省串聯整合旅遊資源,通過一程多站、以站聯動的方式,在省級層面主推多條精品旅遊線路。遊客從福州出發,先到南靖田螺坑、雲水謠看土樓群,再去廈門鼓浪嶼、曾厝垵逛吃,最後回到福州泡溫泉、品坊巷文化,6天5夜的旅程,交通接駁由動車“打滿全場”。“一動就到”的速度,讓這款高性價比的旅遊產品有着超乎尋常的人氣。
2019年,南昌局集團公司管內福建鐵路旅客發送量、到達量比2010年分別增長250.1%和248.4%。當年,福建省全年接待國內遊客52697.0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8101.21億元,是2010年旅遊總收入的6倍多。
一列列動車組疾如閃電,呼嘯穿梭,衝破重重大山的桎梏。南昌局集團公司開展“精準扶貧愛行天下”扶貧公益宣傳活動,利用管內站車媒體資源,免費播放閩贛兩省48個貧困地區扶貧公益宣傳片,加大對兩省貧困縣經濟、人文、旅遊、特色產業產品的宣傳力度,助力脫貧攻堅。
沿線各級政府藉助公交化開行的動車,將旅遊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起來。福建泰寧縣打好“動車牌”,精心打造5個鄉村旅遊扶貧樣板,開發145個旅遊項目,2019年接待遊客671.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9.2億元,兩項指標比昌福鐵路開通當年雙雙增長了2倍多;全縣80%以上的貧困勞動力參與旅遊產業,成功脫貧致富。
多式聯運,貨暢其流。沿海內陸肩並肩,經濟走進春天裡
8月22日,第764列廈門始發終到中歐班列準時從海滄自貿園區出發,駛向德國漢堡。
近年來,南昌局集團公司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暢通“公轉鐵”項目落地“最後一公里”,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積極組織開行中歐班列。5年來,廈門始發終到中歐班列由原先2條固定線路拓展到廈門至莫斯科、德國漢堡等5條圖定線路,開行密度由最初每兩周一列到現在基本保持每兩天一列,高峰時可達每天三列。搭載貨品從日常化工用品發展到裝載機、挖掘機、電子產品等。
中歐班列的優勢在於運輸時間不到海運的一半,成本只有空運的四分之一。冠捷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是中歐班列的常客。今年初,當了解到冠捷公司因物流不暢趕不上預定船期、可能導致國外生產線停產時,包括漳州車務段在內的班列團隊迅速申請加開班列,高峰時一周開行了9趟班列,有效保障了該公司海外生產銷售。
今年以來,在疫情全球蔓延、多種交通方式受阻的特殊時期,這條線路的班列運量逆勢上揚,一季度累計開行67列,載貨6106標準箱,貨物價值約2.34億美元,開行列數、裝載量同比分別增長148%和160%。
一條條鋼鐵大動脈,把期盼已久的出海口“搬”到了江西百姓家門口。困擾福建許久的物流不暢、臨港產業引而不發的難題“遇鐵而解”。
鐵海聯運,成為閩贛兩省的共同選擇。南昌局集團公司多措並舉,爭取鐵海聯運相關優惠政策,優化運輸組織,提升運輸效率,大力拓展鐵海聯運業務。
2015年6月17日,裝載50個集裝箱的列車從漳州招商局碼頭出發,駛向漳州車務段海滄站,隨後運往江西贛州,標誌着海西鐵路與港口首次實現鐵海聯運。
2019年6月,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多式聯運港站首趟班列緩緩駛出海滄海潤碼頭。貨物靠港上岸后,由海滄鐵路集裝箱列車運至贛州。
鐵海聯運、強強聯手,為閩贛兩省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