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林海來接你


■製圖 劉坤弟
8月20日19時30分,4182/4183次列車到達阿烏尼。列車長張所有把潘建東和李秀英夫妻迎上車。
阿烏尼是個沒有站台、無人售票的乘降點,在這裡上車的只有潘建東一戶人家,但列車每次都按時停靠。“要是沒這趟車,我們就是與世隔絕的野人了。”妻子李秀英打趣道。
海拉爾至滿歸4184/4181、4182/4183次列車沿着牙林線運行在大興安嶺西北坡,沿線人煙稀少、居民分散,百姓買柴米油鹽、串門走親戚、看病辦事、送孩子上學都要乘坐這趟車。因此,這趟車被稱為“興安林海里的擺渡車”。
張所有已經在這趟車上工作了16年。由於客流相對固定,他和旅客已經非常熟了,每次值乘,都會親切地和旅客聊幾句家長里短。“車廂里彌散着鄉親四鄰的親情友情,這是牙林線上最熱鬧的一趟車。”張所有介紹道。
山裡的孩子們都是坐這趟車外出求學的。旅客文紅玉的孩子從初一到高中一直在金河和牙克石兩地輾轉。她笑稱,這趟車是孩子求學路上的“看護寶”,像家長一樣守護孩子。聽說孩子們考試成績不錯,張所有露出了笑容。
“列車前方到站烏爾旗汗,下車的旅客請做好準備。”每到一站,列車長和列車員就亮開嗓門喊。日常的安全常識宣傳、到發時刻等,列車員常常口頭通知大家。
聽到報站,旅客古東宇趕緊收拾東西。與他同行的還有幾十位林業人。他們每天從牙克石坐車到烏爾旗汗,風雨無阻。這趟“慢火車”就是他們的通勤車。古東宇的父母是河南商丘人,1961年支援邊疆來到烏爾旗汗,古東宇就出生在這裡。
“兒女笑呵呵,不如鐵路老大哥。”這句沿線百姓的心裡話,道出了鐵路服務的重要性。旅客文紅玉的愛人幾年前做了開顱手術,術后要從圖裡河回金河休養,當時列車上的鋪位已滿。得知這一情況后,張所有特意為他們調了卧鋪,又聯繫到站和醫院幫忙。張所有早已忘了這事,可文紅玉的感激卻說不盡。他們還在列車上配備了小藥箱,備有速效救心丸、創可貼等42種常用藥和簡單的包紮用品,為沿線百姓提供更多幫助。
多年來,張所有看着有人坐這趟車去結婚、有人坐這趟車去上學、有人坐這趟車走親訪友。百姓出行的路上,“慢火車”一直在。
小檔案
海拉爾至滿歸4184/4181、4182/4183次公益性“慢火車”,1980年10月開行,共有10節車廂,全程運行523公里,沿途停靠28個站點;全程硬座票價37元,最低票價只有1元,平均每公里7分錢;與K7168/7169、K7167/7170次和4168/4169、4167/4170次共用一組車體。列車穿越大興安嶺原始林區,沿線旅客以漢族和蒙古、鄂倫春、達斡爾、鄂溫克等少數民族為主。
列車運行線路:海拉爾站、海拉爾東站、大雁站、牙克石站、匯流河站、青年農村乘降所、牧原站、煤田站、烏爾旗汗站、岩山站、育林乘降所、原林站、庫都爾站、嶺南站、182公里乘降所、嶺北站、圖裡河站、伊圖裡河站、哈達站、根河站、朝中站、金林乘降所、金河站、嘎啦牙乘降所、牛耳河乘降所、阿龍山站、阿烏尼乘降所、滿歸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