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地里“刨”幸福
8月17日,天剛蒙蒙亮,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鄂爾棟鎮店子村二號自然村村民李糰子站在田埂上,眼前的400多畝菠菜長得鬱鬱蔥蔥,綠豆大小的露珠掛滿莖葉。
前些年,鐵路部門在二號村打下7眼深井,村民們種上了水澆地,還通過出租田地讓收入翻了好幾番。
“這400多畝地里有我家的18畝。”李糰子說。他把自家的田地租出去,又找了份割菠菜的活,一里一外能掙兩份錢。
不遠處,收菜的運輸車早早停在了菜地邊上。李糰子一邊拾掇工具一邊盤算昨天的收入:割了28箱菠菜,每箱工費8元,當時就結了224元。
3年前,李糰子的丈夫賈永生確診患上腰椎間盤突出,幹不了重體力活,平日只能放放牛。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駐村扶貧幹部王江、張和平找上門來,把扶貧政策講得明明白白,聽得李糰子破涕為笑。自那以後,李糰子主內又忙外,大事小事一肩挑,家裡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千畝旱地變成水澆地——這是二號村村民逢人便誇的事情。今年,王江、張和平又給鄉親們帶來好消息:鐵路部門投資2萬元為村裡修建排水溝。
“二號村39戶96名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全部脫貧,離不開咱鐵路人的幫扶!”村黨支部書記楊振峰說。
這天晌午,菜地里的熱氣升騰了起來。一鐮刀下去,菠菜齊刷刷地躺倒了。攢夠20多把菜后,狄海芳便找來塑料筐,在底下放一瓶冰水,上面碼好一層層菠菜。
和李糰子一樣,二號村村民狄海芳也在菠菜地里打工。看見王江、張和平來地里蹲點,狄海芳打趣說:“看見鐵路駐村扶貧幹部,就像是看見了自家親戚。”狄海芳每天都會背來一個布袋子,裡面裝着藿香正氣水等防暑葯。“前幾天,鐵路部門到村裡送醫、送文化,順便給我們發了這些常用藥。”她說。
近年來,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按照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目標,堅持扶思想、送技術,到村裡開展科學種養殖知識宣講培訓,培育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按照專家教的方法搞種植,今年狄海芳自家院子里的土豆、茄子等收成遠超去年。為表達感謝,狄海芳經常招呼鐵路駐村扶貧幹部到家裡吃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