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贛高鐵,為什麼這麼“強”
為什麼高鐵列車沒有了“哐當哐當”聲?為什麼高鐵事業日新月異?“發現最美鐵路·紅色昌贛憶初心”活動中,“發現團”探尋昌贛高鐵,一點點尋找高鐵列車又快又穩飛馳的答案。
答案來自於昨天的開拓創新。
昌贛高鐵全線鋪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還應用了橋軌一體化健康監測系統以及電子客票、“刷臉”進站、智能引導等新技術。
贛州贛江特大橋是國內首座以設計時速350公里不減速通過的大跨度高速鐵路斜拉橋,其工法在世界上實現了“5個首次”。建設者綜合應用傳感、物聯網、雲計算、地理信息、衛星導航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全橋設置25個監測斷面、455個傳感器,不僅建得好,而且橋樑的所有數據都可以遠程獲取。
答案來自於今天的鐵骨擔當。
在鷹潭工務機械段向塘長軌基地,一根根100米長的鋼軌在焊軌車間除銹、焊接、打磨,變身為500米長軌。昌贛高鐵使用了834公里長的這種鋼軌,光滑的軌道面讓高鐵列車跑得更加平穩。鋼軌焊接需要向塘長軌基地職工在40多攝氏度的高溫工作環境下完成。“場面太震撼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高鐵列車平穩運行的來之不易!”一名“發現團”成員嘖嘖稱奇。
在距離江面30米高的接觸網上,鐵路職工精心為贛州贛江特大橋做“外科手術”。在橋樑索塔內,職工作業時需要爬480級爬梯,中間無休息平台,上下往返一趟要花費1個小時左右。鋼箱梁內空間密閉,職工在內部塗裝油漆時,要克服氣味刺鼻、悶熱等不利因素……這些都讓“發現團”成員感嘆“不容易”。
答案來自於明天的美好展望。
8月19日,贛州至深圳高鐵全線最長隧道——龍南隧道貫通。這是贛深高鐵全線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一級高風險隧道,它的貫通為高鐵早日開通運營創造了良好條件。
據昌九城際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贛州指揮部高級工程師萬明介紹,贛深高鐵將與昌贛高鐵銜接,對於緩解京九鐵路南昌至深圳區間運輸緊張狀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揮珠三角地區輻射帶動作用等具有重大意義。
“這是昌贛高鐵的美好明天啊!”“發現團”成員為親歷龍南隧道貫通時刻而激動不已。
沿着京九鐵路的走向,順着綿延贛江的水道,朝着珠江三角洲的方位,昌贛高鐵在歷史、現實和未來之間搭起了橋樑,為世人展現出優美的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