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咱們車站的退伍兵
在湖北省宜都市,有一座和改革開放共成長的火車站——枝城站。車站裡,有這樣一群“老兵”,他們退役不褪色,繼承和發揚了“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品格。
唐永鋒曾在火箭軍部隊服役。2000年入路的他,是枝城站的車站值班員。
車站行車室是唐永鋒每天工作的地方。這裡相當于飛機場的塔台,是車站的“中樞神經”。作為車站的“最強大腦”,唐永峰需要時刻保持清晰的工作思路和高度集中的精力。列車進站,他需要安排列車停靠的站台。通過列車需要經過哪條股道,同樣需要作為值班員的他發出命令。此外,他還要負責布置助理值班員接車、與客貨運部門溝通協調等工作。
據唐永峰介紹,為保證列車運行安全、有序,他要頻繁地與司機和各部門聯控,做到隨時在崗,口渴時也要控制飲水,減少上廁所的次數。
古大慶曾在舟橋部隊服役。1983年入路的他,現任枝城站助理值班員外勤。
57歲的古大慶個子不高、皮膚有點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些。還有2年多就要退休的古大慶,經常鼓勵身邊年輕的同事要珍惜在崗時光,多學習,多為鐵路事業做貢獻。
古大慶的主要工作是按車站值班員的指令接發列車、聯繫車站。在站台上接發列車時,他要監視列車運行狀態和貨物的裝載狀態。焦柳線因線路複雜,貨車有列尾裝置,他還要檢查列尾裝置是否齊全,保證列車完整、行車安全。
“每一次目迎目送列車從車站安全發出、通過,我都會有一種自豪感,雖然就要退休了,但我依然會以最高標準、最好狀態投入到工作當中,做一名稱職的‘老兵’。”古大慶說。
陳龍曾在海軍航空兵部隊服役。2020年剛入路的他,現任枝城站調車連結員。
作為車站的調車連結員,陳龍要將發往全國各個方向的列車進行分解、重新編組,再根據方向彙集到編組場的各條股道,形象點說就是為火車“穿針引線”。
“養護戰鬥機工作必須謹慎細緻,確保萬無一失。”陳龍常對身邊同事這樣說。來到鐵路工作后,陳龍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很快掌握了連結員崗位作業標準,對列車的連接、分解,每個環節都做到一絲不苟,確保了安全無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