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海聯運助力長三角經濟強勁復蘇
8月2日14時30分,75136次連雲港至二連浩特至蒙古國鐵海快線班列從連雲港港口駛出。這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為助力中歐班列升級,實現鐵路海運無縫銜接,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的新品牌。
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製造”和外向型經濟的代表性區域之一,在國鐵集團的大力支持下,依託發達的鐵路網和港口資源優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圍繞重點產業鏈,大力發展鐵海聯運,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加強要素保障,暢通產業循環,促進上下游協同復工達產。開行鐵海快線班列、讓集裝箱在連雲港港過境運輸實現“零等待”,是鐵路部門促進長三角地區鐵海聯運通道便利化的眾多舉措之一。
發揮鐵路、港口、航運企業整體資源合力,提升鐵海聯運服務能力。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探索建立市場化經營平台,與年集裝箱吞吐量世界領先的上海港等單位共同組建上海港海鐵聯運有限公司,用好上海市優惠政策,推行“到站視作進港,出港視作上路”的運營模式,補強鐵路設施尚未直通碼頭的短板,壓縮“最後一公里”物流成本;與年貨物吞吐量世界領先的寧波舟山港合資成立上鐵浙港海鐵聯合物流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地方政府物流園區總包業務,圍繞鐵路物流基地開展物流增值服務,實現港口功能和鐵路站場相互延伸。上海局集團公司大力推動與港口的深度融合發展,在寧波舟山港設立鐵路集裝箱無軌站,在湖州西貨場建設無水港,實現港口集裝箱堆場功能、攬貨服務與鐵路物流基地雙向延伸;建立海運箱、鐵路箱共享共用機制,實現“海箱上路、鐵箱下水”。
堅持市場化發展方向,優化構建集疏運體系。上海局集團公司着力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建設10個佔地面積800畝以上、以集裝箱多式聯運功能為主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探索開行高密度、小編組、客車化的集裝箱班列,提高市場競爭力。他們開放管內43個集裝箱辦理站貨場,發展自備空箱堆存服務,與航運公司聯合建立還箱點,提高集散能力,吸引海運箱上路運輸。該局集團公司提升產品供給能力,依託寧波舟山港、上海港、連雲港港三大港口優勢,主動對接外貿班輪,圍繞船期設計開行鐵海聯運集裝箱班列產品線路共13條,形成覆蓋管內主要港口和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的集裝箱鐵路運輸通道,年運量突破124.9萬標準箱。他們大力推進“散”改“集”運輸,重點組織集疏港散裝貨物使用敞頂箱運輸,開發連雲港港至吳集貨場的鐵礦石敞頂箱運輸項目,使吳集貨場全年完成敞頂箱貨物到達300萬噸。
強化管理和技術創新,提升鐵海聯運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上海局集團公司強化多式聯運組織銜接,實施鐵路引入大型物流園區、產業園區和港區工程,開工新建外高橋港站和太倉港、龍潭港鐵路專用線;主動與公路、水運等交通運輸規劃和標準銜接,推進“公鐵、港站一體化”建設,建成義烏西陸港型、吳集專業型、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鐵海型等集裝箱場站,實現與航運無縫銜接。他們推動技術裝備升級,在寧波至紹興間開行雙層集裝箱鐵海聯運班列,在義烏西集裝箱場站引入“共享挂車”新業態。同時,上海局集團公司與寧波舟山港、連雲港港、上海港等港口開展電子數據交換,實現鐵路與港口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共用,促進生產作業無縫銜接;開發應用集裝箱智能生產管理系統,統一建設鐵路主導的集裝箱鐵水聯運公共信息服務平台,促進不同運輸方式、不同業務系統之間信息銜接,為發展鐵海聯運提供保障。
鐵海聯運助力經濟強勁復蘇。在鐵海聯運強力帶動下,長三角鐵路1月至7月集裝箱發送完成14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7%。長三角區域經濟向好態勢明顯,上半年,江蘇GDP同比增長0.9%、安徽GDP同比增長0.7%、浙江GDP同比增長0.5%,均“跑贏”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3.6%,增速快於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