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坐上幸福車
“如果我家的農貨能夠進入赤峰超市,一年下來家裡就有幾萬元的進賬了。”7月20日9時許,在建平站候車室里,拎着自家產的土雞蛋和小米的劉茂林高興地說。
劉茂林是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風水溝村村民。當天,他正準備乘坐G8216/8217次列車到赤峰市推銷自家的農產品。自喀赤高鐵開通運營以來,像劉茂林這樣乘坐高鐵出去推銷產品的農戶、企業屢見不鮮。
建平縣坐落在遼寧西部,自古就是遼西地區北入草原的必經之地。這裡山川秀美、物產豐富,盛產的小米、紅小豆和蕎麥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境內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是與古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的人類文明奇迹,被譽為“東方文明的曙光”。但由於交通的落後,這座美麗縣城的經濟發展一直差強人意,是省級貧困縣。
“建平站開通之前,建平縣去瀋陽要8個小時,到赤峰也得3個多小時,時間都浪費在路上了。”劉茂林笑着說,“現在我坐高鐵去赤峰做生意,當天就能回來。”喀赤高鐵開通后,建平到赤峰不到1小時,到瀋陽也不到2小時,當天往返已經不再是問題。
得益於高鐵帶來的紅利,建平縣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把很多農家院打造成土特產品生產種植小基地,政府不僅鼓勵生產,而且幫助聯繫銷售渠道,劉茂林就是這項工程的受益者。高鐵開通半個多月,他家的農產品就已經銷售到喀左、朝陽和北票的大小超市。用劉茂林的話講,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實惠更是希望,他看到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
9時44分,劉茂林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登上了前往赤峰的列車。列車載着他和旅客們一路向前、穿城過站,駛向目的地,更駛向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