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鐵娘子”的“鐵腳板”
7月21日上午,閩西北河村寂靜的山林中傳來沙沙的腳步聲,幾個橙色身影正在向山頂走去。
“賴姐,這段坡直上直下差不多有90度,咱還是別上去了,或者我們上去就行,你原地休息一下吧。”
“不行啊小許,山頂上那塊危石容易發生變化,還是上去看看才放心。咱們繞個遠,走檢查道!”被工友稱作賴姐的,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龍岩工務段龍岩路橋車間工程師賴秋鳳。
防洪檢查道在山林間依山勢蜿蜒,離山頂原本只有100米的直線距離,走檢查道的話卻要“拉長”1000多米。從山腳下走到這裡,大家已經走了兩個多小時的山路,由於雨後土壤潮濕,鞋底粘了厚厚一層泥土。賴秋鳳用小木棍將鞋底的泥土刮掉,繼續和大家往上爬。
15分鐘后,他們終於到達山頂。在仔細用檢查錘敲擊、檢查危石的結構和裂隙發展等情況后,大家才放心地坐下來歇一歇腳。
漳(平)龍(川)鐵路穿越閩西崇山峻岭,沿線山高坡陡、山上怪石嶙峋。山石因長時間風化,逐漸產生裂紋。一旦石頭脫落、滾下山坡,即使線路旁設置了主動網、被動網等防護設施,也會對線路造成影響。北河是漳龍線防洪重點部位中危石最為密集的地段,短短10公里的轄區內就有4個I級防洪點和10個Ⅱ級防洪點。
5月,賴秋鳳包保北河路橋養修工區的防洪工作。作為車間唯一的女工程師,在日常巡查中,她帶領工區職工翻山越嶺、搜山掃石,被職工們親切地稱為防洪“鐵娘子”。
在大山深處開展防洪檢查,必須有一雙“鐵腳板”。賴秋鳳記得自己第一次巡查危石的時候,由於體力跟不上,才爬到半山腰,兩腿就像灌了鉛似的抬不起來,一路上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爬到山頂。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爬山次數的增多,賴秋鳳終於練出了一雙“鐵腳板”,體力和耐力都有很大提升,可以一口氣爬上山頂。汛期到來后,賴秋鳳每天的微信步數基本都在兩萬步左右,啟動防洪應急預案時甚至達到2.5萬步。“防洪應急預案啟動后,4個I級防洪點每天都要覆蓋檢查一遍,還有10個防洪Ⅱ級點要儘可能頻繁地檢查,每天基本都是10公里‘打底’!”賴秋鳳說。
“鐵娘子”不僅練就了一雙鐵腳板,還摸索出了上下陡坡的“步法”:上山貓着走,重心放前邁大步;下山側着走,腳掌盡量斜着落地,腳尖內扣邁小步。
綿延的漳龍線上,賴秋鳳邁開雙腿,身手矯健地向另一個防洪點走去。她的身影化作一道彩虹,投射在雨後大山深處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