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龍環瓊島 小康踏波來
碧濤聲如嘯,鐵路輪渡劈波斬浪,讓天塹變成通途;
椰風吹似鼓,銀色動車穿雲逐霧,把幸福傳到八方;
瓊劇釅若酒,鐵路親人噓寒問暖,將愛播撒在田間。
銀龍接天涯,小康必實現。近年來,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立足瓊島、服務瓊島,為海南人民奔小康注入強勁動能。
從清晨到正午,時光無聲;從黃昏到深夜,鐵路有情。一行行深深腳印、一個個動人瞬間,書寫着海角天涯上的如歌華章。
貨物無憂出島
6月19日清晨,在海南省臨高縣博厚鎮舞新村,一串串成熟的香蕉倒掛在樹上。55歲的種植戶李吉松帶着蕉農們將香蕉摘下、洗凈、打包、裝車。
“我的香蕉全部出島賣,只要第一時間運出去,價格合適,我一年能賺十多萬元。”在李吉松黝黑的臉上,喜悅像花兒一樣綻放。
有一年颱風來襲,出島輪渡全部停運。香蕉對運輸時間要求嚴格,有時晚到一兩個小時都會造成嚴重損失。輪渡通航后,海口機輛輪渡段開通綠色通道,將蔬菜水果等物資優先運出,解了李吉松的燃眉之急。他說:“以前,我就發愁貨運不出去,現在好了,鐵路輪渡給我吃下一顆定心丸。”
“船很準時,又穩又快。上下船還有人指揮,非常安全。”長期跑運輸的司機謝坤林說道。
海南是全國“南菜北運”“南果北調”的重要基地。海口富發船務經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召山說:“海南約有40%左右的水果是從粵海鐵路輪渡運出去的。”
建省之初,海南只有一條窄軌鐵路。2002年,湛海鐵路開通貨運業務;2003年,瓊州海峽鐵路輪渡投入使用,開辦貨運業務;2004年,粵海鐵路通道開通運營,海南鐵路併入全國鐵路網。自此,海南天塹變通途。
多年來,廣州局集團公司推出提高運輸能力、實行班列快運、壓縮運輸時間、全程跟蹤服務等有力措施,深化與管內重點企業的戰略合作,提高大宗貨源裝車計劃兌現率,為貨運增量提供基礎貨源保障;積極實施精準營銷,到瓊中、五指山、萬寧、瓊海等瓜菜基地、瓜菜收購站、合作社以及物流中心開展上門營銷調研,了解市場需求,迅速建立運輸對接機制,不斷增加出島貨源;開行冷藏集裝箱貨物專列,實行“點對點”全程冷鏈運輸,有效解決了貨物的保鮮問題。
數據顯示,海南鐵路去年累計發送貨物1140.3萬噸,同比增長6%;鐵路輪渡累計運送汽車74.98萬輛次,同比增長7.53%,均創歷史新高。
“逐年攀升的鐵路貨運,對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鐵路是海南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海南人民奔小康的有力助推劑。”該省交通運輸廳有關人士介紹。
城鄉同頻共振
7月12日正午,太陽炙熱,距瓊海站800米左右的潭門港海鮮大排檔生意紅火。王書義走進店裡,買了180元的海鮮打包,不急不慢地走向瓊海站,乘坐動車趕回海口家中。他說:“這裡的海鮮既美味又實惠,我經常和朋友們坐動車過來吃。坐動車很方便,就像坐公交車一樣。”
潭門港海鮮大排檔的總店在瓊海潭門鎮。海南環島高鐵東段開通運營后,老闆丁翠瓊看到了商機,在瓊海站附近開了這家分店。周邊很多人都乘坐動車趕來吃海鮮,店裡三層樓經常擠滿了顧客。最近,她又在店前的平地上擺了9桌。店裡僱用的20多名當地服務員忙得滿頭大汗,原來他們都在田間地頭打轉,現在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日子也越過越好。“高峰期,店裡一天有100多桌客人,淡季一天60桌左右。”丁翠瓊告訴筆者。
2010年12月,海南環島高鐵東段開通運營;2015年12月,海南環島高鐵西段開通運營,全球首條環島高鐵全線貫通,海南形成“環島3小時交通圈”,實現海南全島同城。高鐵成了強力引擎,海南迎來經濟騰飛。
海南環島高鐵覆蓋12個市縣、全省87%的人口。沿線居民在享受到高鐵便利的同時,做起了高鐵生意。
海南中職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以前在三亞和海口都安排專人接送遊客。海南環島高鐵開通后,旅客可以乘坐高鐵在海口和三亞間快捷通行。該公司減少了在兩地接送遊客的工作人員,節省了人工和鋪面成本。針對高鐵開通後周末遊客增多的實際,他們在海口、三亞等地提供自由行租車服務,找到了新的效益增長點。
該公司營業部經理吳乾章原來是一名下崗職工,帶着一幫兄弟們打拚。近年來,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在海口、三亞買房買車。
“2019年全省實現旅遊收入1050億元,同比增長11%。在這個數據背後,肯定有很多居民的錢包變得越來越鼓。”吳乾章同筆者分析道。
瓊劇響遍田間
黃昏,定安縣新竹鎮卜效村,56歲的王金鑾喜歡在晚飯後和村民們唱上幾句瓊劇。除了傳統曲目之外,他們還編排了新曲目——《鐵路政策好,全家脫貧了》。
瓊劇誕生於清乾隆年間,卜效村被譽為瓊劇第一村。以前,該村為貧所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64戶263人。2016年海南鐵路有限公司從全力提升精神脫貧、發展好優勢特色扶貧產業、積極推進就業脫貧、補齊貧困村基礎建設短板等方面發力,全面打響卜效村脫貧攻堅戰。他們共安排扶貧資金預算355.4萬元,已支出扶貧資金225.4萬元,購買豬苗鵝苗羊苗雞苗等發放給貧困戶,為38戶貧困戶的貧困學子提供助學金,修建排污系統、黨員活動中心、文化中心廣場……他們還將6名貧困戶的子女以勞務輸出的方式安排到海口車務段就業,增加貧困戶收入,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鞏固脫貧質量。2019年底,該村263人全部脫貧。
海南鐵路有限公司扶貧工作隊進來時,王金鑾的三個小孩中有兩個在讀書,學費每年1.5萬元。老公又得了腦梗,家中舉步維艱。
“他們那時確實苦,早早就出去幹活,下午2點多還沒有吃午飯,晚上很晚還沒有回家。”扶貧隊負責人符明川說。
現在,王金鑾兩個小孩順利畢業,女兒在海口車務段動車隊工作,孝順的子女將爸爸接到大城市養病,王金鑾則在家裡養牛種檳榔等,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人逢喜事精神爽,王金鑾將自己對鐵路的感激之情融進抑揚頓挫的歌曲里:“鐵路政策好,送錢送種苗,還把工作找,全家脫貧了……”
動車情暖歸途
深夜,凌秋艷從容地走進美蘭開往海口東的S8034次市郊列車。23時24分,市郊列車經過12分鐘運行到達海口東站,5分鐘后,她回到了家中。
凌秋艷因為做生意的緣故,經常乘坐飛機往返於南寧與海口之間。以前如遇到飛機22時到達,她要花70多元從機場打車到家。自從去年市郊列車開行后,她只需4元錢就可以到家。
“關鍵是一個女孩子打車回去不安全。”凌秋艷告訴筆者。
去年7月1日,海口至美蘭市郊列車順利開通運營,它是國內第一條利用高鐵開行的城際列車,實現了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和火車站之間的無縫銜接,為沿線居民和旅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
考慮到機場地勤人員上下班及部分晚班機旅客的需求,市郊列車最早6時從海口東站發車,最晚23時12分從美蘭站開車,方便了不同旅客出行需求。
小康生活離不開便捷舒適的出行。海南環島高鐵將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串聯起來,實現國內首例空鐵無縫對接;海南環島高鐵率先實行電子客票服務試點,率先在瓊州海峽利用衛星通信技術推出“海上Wi-Fi”服務;海口東站是全國首批試點常態化志願者服務的車站……諸多的全國首次、一系列的便民利民措施,讓旅客的腳步更加輕快從容,增強了旅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海南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084.8萬人次,2010年海南鐵路客運量僅84萬人次。9年時間,海南客運發送量增長了36倍多……高速便利快捷的鐵路運輸不僅滿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而且鋪就了海南人民闊步邁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筆者從海南省政府了解到,2015年以來,海南省累計脫貧65.9萬人次,5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