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鼓手”敲響安全之聲
7月2日0時,祿丰南站,作業車緩緩啟動,駛向金家營隧道。
作業車內,廣通工電段祿丰南工務工區班長朱傑棟再次給參加作業的職工講解這次“天窗”的重點:“這是我們隧道敲擊檢查的第一個‘天窗’,一定注意敲擊力度和聽聲辨別,眼睛要看準、聽聲要仔細。”
在這個“天窗”里,他們要對昆楚大線祿丰南至雙湄村區間的金家營隧道和三棵樹隧道下行線進行敲擊檢查。
廣通工電段管內的昆楚大線62座隧道佔據了將近140公里的線路,隧道佔比較高。祿丰南工務工區負責祿丰南至溫泉區間68公里的線路,其中有10座隧道,全長近30公里。
0時30分,作業車到達金家營隧道。“我和劉青山分別帶一個人在台車兩側檢查拱腰至拱腳部位,王曉磊和唐龍軍在台車中間負責拱頂至拱腰,有異響先叫停我們,確認后再做記錄。”朱傑棟進行分工后,7名職工系好防護帶,迅速爬上作業平台。
“噹噹當”的聲響打破了隧道內的靜謐。幾束頭燈的光線匯聚,將金家營隧道頂部照得通亮。這群隧道“鼓手”拿着搗桿和手錘,逐處排查隧道內拱頂、拱腰關鍵部位的隱患。搗桿尖銳的撞擊聲、手錘短促的碰撞聲以及作業車的風笛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排查隱患的“交響樂”。
“咚咚咚……”一聲悶響傳來。
“你們停一下,我這裡的聲響不太對,應該是襯砌空響!”1時15分,作業車行至金家營隧道1002公里285米處,橋隧工王曉磊叫停了檢查小組,彙報發現的問題。
朱傑棟拿起搗桿敲了一陣,對王曉磊說:“沒錯,這種沉悶的聲音確實是襯砌空響,其他位置沒問題。這在原來的記錄上沒有,是新的病害,你用紅油漆標記起來,記好尺寸,拍好照片,我們繼續往前檢查。”
4時整,他們按計劃完成了敲擊檢查作業。“隱患如果不能及時發現,會給列車運行帶來安全風險,所以我們的工作要十分謹慎細緻。”敲擊了幾個小時有些抬不起胳膊的朱傑棟仔細翻着手機里的隱患照片,長長地舒了口氣。作業車緩緩駛出隧道,車燈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劃開一道口子。
這次“天窗”,祿丰南工務工區在兩座隧道內發現了9處襯砌空響隱患。全部敲擊檢查完畢后,他們對這些病害開展了施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