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大江 逐夢幸福
盛夏時節,在萬里長江入海口,一項國家級交通樞紐工程受到萬眾矚目——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
此刻,受千百年江海文明哺育、對大江素有特殊情感的8000多萬江蘇人民面對又一條過江鐵路,欣喜的不只是鐵路衝破“長江之困”,更是“軌道上的江蘇”全面奔向小康。
跑出鐵路發展“加速度”
奔流不息的長江黃金水道給予沿岸人民飲水之源、灌溉之利、舟楫之便和魚米之裕。沿岸百姓世代受到長江惠澤,但因長江天然阻隔,大江南北一片熱土呈現兩種風光。
提升鐵路過江通道能力、結束長江自南京以下無鐵路過江的歷史,是加快建設“軌道上的江蘇”,促進蘇中、蘇北無縫對接蘇南、上海,為江蘇省經濟賦能的重磅舉措之一。
江蘇省領導這樣說,交通是引領性、戰略性產業,基礎性、服務型行業。回顧江蘇改革開放發展歷程,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以交通先行激活區位優勢、提升競爭優勢、塑造發展優勢。江蘇作為東部沿海省份,有責任有義務、有基礎有條件走在全國交通發展建設前列。
近年來,鐵路部門主動對接江蘇省發展戰略,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攻堅克難,奮力跑出江蘇鐵路發展“加速度”。
6月5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項目——滬蘇湖鐵路開工建設,這是鐵路部門加快完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交通網絡布局,精心打造的又一條穿越江蘇南部的標誌性城市走廊。
從蘇南到蘇北,一個個鐵路建設項目正掀起大幹熱潮。正在建設的南沿江城際鐵路、連鎮高鐵淮安至鎮江段、鹽通鐵路等6個項目合計里程超過1000公里。2019年,江蘇境內完成鐵路基建投資448.17億元,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中完成最多。
今年是江蘇鐵路建設計劃投資最多、新增鐵路里程最長、建成通車項目最多的一年。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后,江蘇鐵路總里程達到367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681公里,與“十二五”規劃期末相比,分別增長33%和96%。
放眼江蘇大地,一幅綜合交通大建設、大跨越、大發展的壯美畫卷正在展開。“到2020年底,全省基本形成‘三縱四橫’高速鐵路網,基本形成設區市到南京1.5小時高鐵交通圈;到2025年,全省鐵路幹線總里程將超過60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超過3500公里,江蘇鐵路百年崛起的夢想將成為現實。”江蘇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建奇介紹未來“軌道上的江蘇”藍圖時說,屆時,江蘇百姓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適性將得到大幅提升。
打造人民美好生活新時空
京滬鐵路滬寧段是目前全國最繁忙的鐵路區段之一,將江蘇境內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等5座散落在長江南岸的城市與上海串聯在一起,成為長三角經濟板塊的重要一“邊”。
如今,滬寧城際鐵路和京滬高鐵上奔跑着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列車,將上海與南京間的鐵路運行時間縮短至1小時左右。據了解,通車10年來,滬寧城際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近7億人次。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這塊中國經濟最活躍的板塊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
經濟活躍度越高的地區,時間成本越重要。相較於蘇南地區,蘇北腹地的幾座城市尤其是宿遷和淮安,之前高鐵發展存在短板,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大掣肘。去年12月16日,徐鹽高鐵開通運營。多年夙願,一朝夢圓,江蘇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動車時代。
目前,隨着長三角地區高鐵成網,以南京等省會城市為中心的0.5小時至3小時高鐵交通圈全面形成。2019年底,江蘇境內圖定開行客車649對,其中動車組佔比達80.7%。由滬寧城際、寧杭等高鐵構建起的快速客運網絡,改善了長三角地區百姓出行條件。
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經理張小姐深有感觸地說:“前幾年,公司想把我從無錫提拔到上海總部擔任區域經理,因為當時無錫到上海坐火車要兩個多小時,周末才能回家一次,我心裡有顧慮。沒想到,現在上海到無錫坐高鐵只要40分鐘,往來兩地像坐公交一樣方便。”
讓交通樞紐變成發展高地,江蘇藉助鐵路優勢,打造樞紐偏好型產業基地,把“流量”變為“留量”,把“樞紐”建成“綜合體”。2017年4月16日起,鐵路部門首次將空鐵聯運業務拓展至蘇中地區。旅客無論是前往南京、合肥或是從南京、合肥出發,均可選擇購買空鐵聯運產品,實現高效順暢出行。
2018年12月11日,位於南京南站一樓的祿口機場城市候機樓開門迎客。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過秀成教授介紹,機場、高鐵兩大樞紐無縫銜接,成為整合南京交通樞紐資源、疊加樞紐優勢、實現共贏發展的典範。
便捷、快速的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如今,人們從南京出發,1小時左右可到無錫、上海、杭州,3小時左右可到武漢、北京,約7小時可到廣州、廈門,10小時左右可到成都、昆明、哈爾濱……
勇當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引擎”
江蘇,“中國製造”和外向型經濟的代表性省份之一。2019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決策,建立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南京、蘇州、連雲港3個片區。鐵路作為重要的物流通道,以實際行動為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助力。
經濟總量位居江蘇省地級市之首的蘇州,2019年出口歐盟2730億元。今年5月25日,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首趟中歐班列滿載着86個標準集裝箱的數控機床、家用電器、通信基站、醫療器械等數十種工業品,安全順利抵達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蘇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中方副總經理劉志剛表示,自貿區開行專列后,成為復工復產企業公認的“營養線”“保障線”,企業已不再為“發貨難”發愁。
4月26日9時,在江蘇自貿區(連雲港片區),4台卡車魚貫駛入連雲港港27號泊位,一個個滿載貨物帶有“中鐵集”字樣的集裝箱從外貿貨輪上依次卸到車上,並快速短駁至連雲港中哈物流基地裝車線旁,直接搭乘75170次貨物列車於當晚發往二連浩特口岸方向。從船上卸下直接裝上火車,前後不到15分鐘,國際過境集裝箱作業實現了“零等待”,標誌着江蘇自貿區(連雲港片區)鐵海聯運過境集裝箱實現不落地轉運,過境時間由原來的4天以上縮短至1天以內,效率提升了75%。
促進鐵路貨運站連通企業、港口和園區,努力消除“物流孤島”現象,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讓利於民,在江蘇,勇當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引擎”的鐵路,全面補強多式聯運“前後一公里”短板。
太倉港是長三角北翼以集裝箱運輸為主的多功能、綜合性大型深水港區。2019年12月18日,江蘇省重點工程——正線全長13.1公里、連接太倉港的疏港鐵路專用線開工建設。
“把通州灣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是國家對通州灣海港新的戰略布局。”南通市相關領導表示,將放大“海進江、江出海”雙向集散優勢,建設專用疏港鐵路,構建公鐵水多式聯運、內外銜接高效的集疏運體系。
近年來,鐵路部門規劃建設連雲港港、南京港進港鐵路,開工新建龍潭港鐵路專用線,已建成一批物流基地、集裝箱辦理點、鐵路無水港。在江蘇最大海港連雲港港,鐵路與港口開展電子數據交換,實現鐵路與港口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共用,促進生產作業無縫銜接。
依託發達的鐵路網和市場化的貨運產品,江蘇2019年通過鐵路發送貨物6157萬噸、同比增長3.1%。今年以來,鐵路部門聚力“六穩”“六保”,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加強要素保障,暢通產業循環,促進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達產,江蘇5月份工業繼續延續3月以來的反彈勢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明顯高於全國平均增幅;上半年工業用地出讓面積居全國省區市之首。
龍騰大江,逐夢幸福。銳意進取、勇於先行的鐵路正破浪前行,助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跑出發展加速度,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