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京滬謀新篇——京滬高鐵開通運營9周年紀實
鋼鐵巨龍飛越南北,動車疾馳千里攬勝。
今年6月30日,京滬高鐵開通運營滿9年。京滬兩地之間,這條鐵路如一座豐碑,記錄著中國高鐵的光榮與夢想,鐫刻着鐵路人的濃濃之情、拳拳之心。
京滬高鐵自2011年6月30日開通運營后,以安全、方便、快捷、舒適、經濟的運營品質受到社會各界的讚譽。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滬高鐵累計發送旅客11.19億人次;截至2020年6月30日,連續安全運營3289天。
歷經9年砥礪前行,京滬高鐵正在日益走向成熟和完善,在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新征程上,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提供出行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運輸支撐。
安全無終點
安全是鐵路運輸永恆的主題,更是京滬高鐵的生命線。“世界高鐵看中國,中國高鐵看京滬”的定位,決定了京滬高鐵安全運營的極端重要性。
京滬高鐵開通運營以來,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鐵路北京、濟南、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不斷探索高速鐵路安全管理、調度指揮、行車組織、設備養護維修等機制體制,分系統、分層次構建起京滬高鐵安全運營體系,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高鐵安全保障體系;同時路地聯手,全面推進高鐵外部環境安全整治,確保了京滬高鐵運營安全持續穩定,樹立起高鐵安全運營新標杆。
這些年,京滬高鐵公司堅持深化標準示範線建設,深入探索安全運營規律,積極掌握安全風險管理主動權,保證了全線工務、房建、消防、供電、通信、信號、信息設備的運行狀態良好。
為了確保高鐵列車運行的高舒適性,京滬高鐵的養護維修標準堪稱“世界之最”:兩根鋼軌落差不能超過0.3毫米,道岔心軌和尖軌降低值誤差不能超過0.2毫米。如此高的標準,“逼”着京滬高鐵人不斷探索科學的養護維修模式。近幾年,京滬高鐵全線工區全面推行工務、電務、供電生產生活一體化綜合維修體制,提高了“天窗”利用率,提升了養護維修質量。
安全管理規範化、現場作業標準化、檢查整治常態化、檢測手段現代化、精修細修專業化、安全投入制度化,這是京滬高鐵公司總結出的“六化”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夯實了安全基礎。
京滬高鐵安全基礎保障有力,動車就能跑得又快又穩,老百姓出行心裡就更踏實。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在京滬高鐵率先按時速350公里運營,樹起了世界高鐵建設運營的新標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京滬高鐵公司全力落實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全面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客流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依然開行足夠的列車,實施隔座售票方案,確保了旅客安全乘車,同時為一線職工配備了防護眼鏡、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落實輪班制,調控好值班、休息時間,確保職工始終保持身體健康和良好的精神狀態,保證京滬高鐵安全運營。
服務無止境
配置了充電插頭和開通了Wi-Fi的車廂里,伴隨着濃郁的咖啡香味,很多旅客拿出筆記本靜靜忙碌着……不到4個半小時的車程,讓這趟高鐵列車儼然成為商務旅客的移動辦公室。
這是每天8時整從上海虹橋站出發前往北京南站的G8次列車上的一幕。京滬高鐵持續提升人性化和數字化服務水平,讓復興號成為很多旅客出行的首選。作為標準示範線,京滬高鐵不僅安全穩定,服務創新也是亮點紛呈,服務質量年年“更上層樓”。
9年來,京滬高鐵公司樹立服務新理念,藉助科技手段不斷創新、拓展客運服務內容,實現京滬高鐵客運服務高智能、高品質,提升了旅客乘車滿意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自豪感。
京滬高鐵公司把提高服務質量作為深化京滬高鐵標準示範線建設的重要舉措、作為實現專業突破的重點,鏡頭不換,力度不減,完善細化客運服務相應措施,大力推進品牌實施戰略,全面推進標識設計、商標註冊和相關推廣、使用、保護等工作,使京滬高鐵品牌形象再上台階。
在主營業務方面,京滬高鐵公司一方面着力加強運輸產品研究和優化調整,積極研究落實適應客流需求的“一日一圖”常態化措施,督促受託單位靈活落實好京滬高鐵日常圖、周末圖、高峰圖、淡季圖方案,確保每個時期開車數量都能夠較好地滿足旅客乘車需要。另一方面,他們繼續加強客票智能預分方案優化與盯控,保證在開行列車數量一定的情況下,讓更多的旅客走得了、走得好。同時,京滬高鐵公司持續鞏固車站客運設備基礎,持續推進站車“廁所革命”以及智能導航、電子客票、自助驗證等設備設施完善更新工作,進一步提升京滬高鐵的服務品質。
2019年,京滬高鐵公司還對全線63%以上的客站完成了商業和廣告的升級改造任務。“上鐵旅行管家”“悅途”等新網點上線運營,全線為旅客提供了34個差異化候車服務場所,使VIP旅客、會員旅客和商務座旅客享受到名副其實的個性化服務。
京滬高鐵服務好不好,群眾用腳“投票”。數據顯示,2013年2月28日,開通不到兩年的時間,京滬高鐵客運量就突破了1億人次。此後,京滬高鐵全線客運量持續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全年客運量達到了2.15億人次,年均增長18.2%。
中國人追捧,外國人也同樣喜愛。“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當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提出“你最想把中國的什麼帶回祖國”這個問題時,來自“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將“高鐵”列為榜首。“坐上高鐵,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國速度。”越來越多的外國旅客被中國高鐵圈粉。
面對市場的厚愛,京滬高鐵公司領導班子深知,服務永無止境。特別是在京滬高鐵公司上市后,社會對京滬高鐵服務質量的提升抱有更高的期待。公司正在研究構建服務質量系統性監管體系,從專業管理、體驗、第三方、大數據等多維度進行評價管理,有效提升客運服務質量。
創新無極限
京滬高鐵從設計、建設到運營,可謂中國鐵路科技創新“集大成者”,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高鐵的“代表之作”,為國內乃至世界高鐵樹立起了一面旗幟。
京滬高鐵在前期研究和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立完善了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速鐵路系列技術體系和技術標準。京滬高鐵不僅在建造技術、施工裝備上取得了一大批創新成果,而且為牽引電化、通信信號、裝備製造等提供了試驗場,建立了新技術、新裝備的聚集創新平台,尤其是推動了我國鐵路裝備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大大提升了我國技術裝備水平,拉動了國家新產業、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
雖頭頂諸多創新桂冠,京滬高鐵公司負責人卻清醒地認識到:要把京滬高鐵的科技創新放到中國高鐵整體水準去分析、去考量,經常看看京滬高鐵科技創新是不是還處於率先、領跑、引領的地位,找准差距在哪裡、優勢有哪些、創新重點是什麼、如何突破瓶頸等,以成為世界一流的“聰明高鐵”為目標,瞄準最先進的科技水準,推進科技創新。京滬高鐵的建成運營不僅完善了中國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而且改善了京滬通道運輸長期緊張的局面,還促進了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他們在運營、服務、改革等各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委託運輸管理模式的探索實踐中,京滬高鐵公司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內控機制建設,與北京局集團公司、濟南局集團公司、上海局集團公司和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專業互補、優勢互補和資源互補,突破了現有管理制度的桎梏,進行了充滿智慧的創新。這種委託運輸管理模式的創新,對國鐵集團、京滬高鐵公司和上述4個單位形成了多贏的局面。
不光運營管理模式“敢為人先”,京滬高鐵公司在資本運作上也先行一步,使公司成為國鐵集團資本化、證券化、股權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2020年1月16日,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這標誌着“中國高鐵第一股”成功登陸A股,鐵路股份制改造取得重要進展,中國高鐵正式進入資本市場。
業界認為,京滬高鐵公司上市是國鐵集團實現優質資產股改上市的重要舉措,是國鐵集團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資本結構優化調整、推進鐵路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在我國鐵路改革進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
當人流、物流、信息流通過京滬高鐵源源不斷流動時,資本也在創造着巨大價值。
這是京滬高鐵向國家經濟建設遞交的答卷,彰顯了我國高鐵的形象與實力,印證着時代的進步和變遷,推動着中國經濟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
九年彈指一揮間。京滬高鐵的成長變化僅僅是中國高鐵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未來的日子裡,借鐵路市場化改革的大勢與東風,京滬高鐵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色彩,譜寫出更加華美的樂章,福及民生,澤被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