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小站的“姜爸爸”
6月2日,一場小雨讓溝口站籠罩在一片氤氳中。雨還沒停,55歲的車站值班員姜發林就走上站台。姜發林工作的地方是博林鐵路上的一個乘降所,這個用沙土堆成的“土站台”被雨淋出了水坑,姜發林趕緊拎來一些土過來填平。
再有20分鐘,6240/6237次旅客列車就要進站。屆時,溝口村上學的孩子們便會擁進車站上車。一想到孩子們嘰嘰喳喳的笑聲,姜發林的臉上就綻開了笑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姜發林已經和孩子們有半年沒見,心裡總是空落落的。
溝口站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市博克圖鎮溝口村,村裡有百餘戶居民,以務農為主。這裡有歷史悠久的博林鐵路,連接博克圖、海拉爾、牙克石等地,每天有2對旅客列車停留,其中,從塔爾氣開往海拉爾的6240/6237次旅客列車已經開行了70年。溝口村沒有學校,村裡的孩子都要乘坐這趟最低票價只有1元錢的列車去博克圖等地上學。所以,這趟“慢火車”成了村裡孩子上學的“校車”。
村裡人大多在外務農、務工,孩子上學都是自己背着書包,三五成群地來到車站候車。因此,姜發林就成了孩子們的“臨時爸爸”。
姜發林在這個小站工作了36年,和村裡人很是熟悉,村民也放心把孩子交給老薑。車站沒有標準站台,小孩子上車費勁,姜發林就一個個把孩子托上列車,孩子返回時,他再一個個抱下來,列車停站時間只有3分鐘,姜發林每次都忙活得一頭汗。
36年來,姜發林托舉孩子的這個動作不計其數,很多孩子在他的托舉中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歲月爬上了姜發林的眉梢,他的皺紋多了、背也彎了。如今,姜發林還是站在車門邊,遞書包、遞包裹,不停地嘮叨着,言語里滿是關切。
在姜發林的心裡,這些孩子都是他自己的孩子。“坐車的有小學生,也有初中生,城裡的孩子上學放學都有父母接送看管,咱這山裡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自己坐火車出門,讓人心疼啊,我能做的就是保證這些孩子的出行安全。”姜發林說。
為了照顧好孩子,姜發林成了村裡的百事通,村裡上學娃娃的姓名、班級他都牢記在心。接車時發現誰家的孩子沒回來,他都會細心地問上幾句。為了看好孩子,姜發林給這些小孩子定了規矩:“火車停穩前,不許靠近,小學生必須跟在我後面。”
今年32歲的博克圖站連結員陳曉東是姜發林的同事,可他對姜發林卻有着不同的感情。因為22年前,10歲的陳曉東就是姜發林抱上火車去上學的。
“姜大爺那一代鐵路人留下的是善良、是無私奉獻,這值得我們傳承,這條上學路應該由我們這代鐵路人來守護。”雨後的小站散發著泥土的清香,陳曉東望着行駛在山間的鐵路“校車”,眼神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