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客”淘金坐上空調車
5月31日7時,齊齊哈爾站站台上,從齊齊哈爾開往撫遠的K5142/5143次旅客列車整裝待發,56歲的車輛檢車員呂孝德正在進行列車發車前的檢查作業。與以往不同的是,他今天多了一項檢修內容,檢查列車空調設備。
剛上車的旅客也感受到一陣清涼,原來,這趟車首次使用了空調車體。
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地區水稻種植面積大、品質優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生產基地。素有“中華大糧倉”之稱,但由於當地勞動力不足,每年春耕季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進行水稻備耕、插秧。“稻客”打工20多天,就可收入近7000元錢,這已經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一部分。
為了方便插秧客出行,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從黑龍江省內各地區相繼向撫遠方向開行臨客,“插秧專列”也成為了大家心裡的淘金列車。
呂孝德從事檢車工作22年,“插秧專列”也服務過5年,今年列車首次使用空調車體,檢修工作更加繁瑣。56歲的老呂主動請纓,到這趟車上為旅客服務。
列車途經40多個站,單程21小時30分。和以往綠皮車體相比,380V空調車檢修過程更加精細,空調裝置的通風網要進行除塵、380V電源和應急電源要進行絕緣檢測。在運行途中,老呂還要檢查車廂里電氣控制櫃的狀態,如果出現超負荷供電,那對車廂設備使用會造成影響。
老呂每隔兩個小時要進行一次巡檢,腰上掛着工具帶,仔細查看每節車廂的通風裝置和客室內開啟車窗使用狀態。不僅如此,車廂里小到門把手、衣帽鉤,大到洗手盆、地板,老呂隨時檢查、隨時維修,因為戴着護目鏡、口罩,雖然是空調車,但老呂還是出了一身汗。
休息時,老呂和幾個插秧客聊上幾句。這些年,他們插秧賺了些錢,日子也越過越好,對這趟車充滿了感情。
“車票雖然比綠皮車時貴了幾十塊錢,但是大夏天的坐這車舒服啊,休息也更好。”幾名從綏化去往建三江墾區插秧的旅客笑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