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新基建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
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當前熱點話題。如何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開拓鐵路新基建的新藍海?兩會在即,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加快布局鐵路新基建、提高基礎設施發展質量等領域積極建言獻策,記者與他們連線,採訪他們對鐵路新基建發展的看法。
“5G技術正在和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鐵路會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鐵路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在創新驅動的引領下,未來動車組的智能化程度會越來越高。目前京張高鐵智能型動車組配套自動駕駛系統,通過一鍵觸發,可實現區間自動運行、到站自動停車、停車自動開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在今年兩會期間有一個關於如何更好開展鐵路新基建的提案。她透露,除了自動駕駛系統,鐵路還會圍繞智能控制、智能診斷、智能運維繫統不斷豐富完善,進一步提升動車組智能化水平。
今年以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堅持新發展理念,優質高效抓好重點項目的推進實施,確保了相關項目按計劃推進。新基建方面,鐵路部門將通過5G、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提升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促進產業品質升級。同時,國鐵集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通過打造智能京張、智能京雄等重點項目,探索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BIM等先進技術,加快與高速鐵路技術體系集成融合,初步構建了覆蓋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3個領域的智能鐵路技術體系,實現了工程精細化管控與智能建造的深度融合,提高了鐵路建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鍾章隊提交的提案涉及新基建、智能交通方面。在智能交通建設方面,鍾章隊提出國家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要真正實現“四網融合”發展,採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在運輸調度指揮、列車運行控制、旅客服務等方面高效銜接,逐步實現一卡通、一票通,方便國內外旅客提前規劃旅行方案,實現網上購票、網絡電子支付、現場電子支付。對此,他建議成立旅客移動信息服務聯盟,採用AI、5G、Wi-Fi等技術,為旅客提供門對門的出行信息服務,結合共享汽車、智能旅行、智慧物流等新經濟模式,全方位提升旅客服務水平,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提升旅客信息消費、智能消費能力,為他們營造快樂出行新體驗。
上海虹橋站是我國第一個採用5G室內數字系統建設的火車站。鐵路部門在疫情期間充分運用12306大數據系統,及時協助地方政府協查疑似、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人員;網絡購票、移動支付、刷臉進站、自助訂餐、“高鐵極速達”……這都是鐵路充分應用大數據、雲計算、5G技術的生動實踐。
國鐵集團將繼續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融合創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升級,提高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