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運:彰顯骨幹擔當 守護碧水藍天
藍天越來越多了,空氣越來越好了,這是很多人實打實的感受,也得到了數據的印證。在生態環境部4月底公布的一份藍天保衛戰成績單上,人們欣慰地看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三大重點區域均大幅超額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39%。碧水藍天之間,老百姓盡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污染防治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中央重要會議上對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貨運量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鐵路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發揮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骨幹作用,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
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在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上,鋼鐵巨龍加速奔跑,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運量三連增,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當先行做表率
在5月16日召開的全路貨運增運增收對話會上,各鐵路局集團公司主管貨運負責人亮成績、談問題、提建議,為推動貨運增量出謀劃策。這樣的電視對話會,全路每周都會召開一次,已成為鐵路貨運系統有效推進增運增收的一項常態化制度。
鐵路具有運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小的比較優勢,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運量,對於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鐵路實施《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方案》,制定了詳細的時間表、路線圖和配套措施,進一步提升運輸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優化產品供給,確保貨運增量和運輸結構調整目標如期實現。
運量彰顯責任、成績提振信心。2019年,國家鐵路貨運量完成34.4億噸,同比增長7.8%。2017至2019年連續三年,實現了年超2億噸增長,國家鐵路貨運量累計增運7.88億噸、增長29.7%,其中2018和2019兩年增運5.2億噸,較貨運增量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4.5億噸階段增量目標超出7146萬噸。
調整運輸結構、促進貨運增運增收,鐵路蹄疾步穩。
2019年二季度,全路開展貨運增運攻堅活動,在貨運規律性淡季實現了大幅增運補欠。當年四季度,為全面做好 “六穩”工作,確保完成全年運輸經營目標,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部署開展“三保三增”攻堅戰,出台了一系列挖潛措施和激勵政策,全路日均裝車首次突破16萬車,單日裝車首次突破17萬車,掀起貨運增量行動新高潮。
今年以來,鐵路積極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大力推進貨運增運增收工作,助力企業有序復工復產。聚焦“五個確保、五個見實效”目標任務,鐵路實施穩貨補客,加強貨運組織,優化產品供給,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暢通物流供應鏈,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作出了積極貢獻。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82396萬噸,同比增長3.1%。4月份,沿海主要港口疏港礦石、中歐班列運量表現突出,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穩中有升,同比增加54萬噸、增長0.2%。
實行“公轉鐵”,堅定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心和信心
3月14日上午,一列編組50輛,滿載100個集裝箱、總重3200噸砂石料的專列緩緩駛入北京大紅門貨場,標誌着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尾礦資源砂石料“公轉鐵”專列開行。豐寧縣縣長楊憲軍高興地說:“‘公轉鐵’綠色通道打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又一重要實踐,不僅讓豐寧閑置優質砂石料有了用武之地,保證了北京建築市場需求,而且促進了全縣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
實行“公轉鐵”運輸是鐵路積極調整運輸結構、推動實施貨運增量、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一項重要措施。力爭電煤“可鐵盡鐵”,爭取冶金、化工、水泥、建材等非電煤貨物“公轉鐵”,引導冶鍊物資“可鐵盡鐵”,爭取砂石料“公轉鐵”政策儘快落地,引導進出口貨物“公轉鐵”——為了天更藍、水更清,鐵路人拼盡全力。
4月初,通過一對一營銷,濟寧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將原來通過公路運輸到定陶地區的砂石料貨源全部轉為通過鐵路運輸。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積極配置箱源,實施班列化開行,確保運輸時效。該水泥公司負責人感激地說:“鐵路服務周到,是真心為我們企業着想。前期受疫情影響,我們的運輸業績不理想。但4月份以來,我們加大砂石料鐵路運量,不但彌補了3月份以前的合同欠賬,還超合同計劃21%。”
今年以來,鐵路鞏固和堅持與地方政府、重點企業建立的運輸結構調整常態化溝通會商機制,將本省市2020年“公轉鐵”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地區、各企業,每月召開聯席會議總結工作進展,通報存在問題,制定解決措施,形成“公轉鐵”運輸強大合力。
4月17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轉發了一份《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財政廳關於印發江蘇省運輸結構調整補助方案的通知》。各鐵路局集團公司抓住有利時機,主動對接,協調地方政府加大“公轉鐵”補貼力度。
爭取地方政策支持,靈活運用價格策略,精準實施到達端營銷,“一企一策”制訂運輸方案,降低全程物流成本,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多駕馬車並駕齊驅,為鐵路贏得了“公轉鐵”增量。而這增量的背後,正是鐵路牢記政治責任,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堅定決心。2018年至2019年底,鐵路貨運增加的運量與公路完成同樣貨運量相比,節省消耗標準煤3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34萬噸。
促多式聯運,推動鐵路集裝箱運輸高質量發展
日前,上萬隻敞頂箱全面覆蓋南疆、北疆、哈密等地的貨運散堆裝辦理站,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集裝化比例從36%提高至51%。深入實施“散改集”項目,讓他們邁入貨運增量全路領先行列。
近兩年,隨着鐵路貨源結構的不斷變化,以35噸敞頂箱為主的集裝箱運輸快速發展,有效滿足了“公轉鐵”和“散改集”市場需求。鐵路充分發揮敞頂箱獨特優勢,準確把握“宜車則車、宜箱則箱、雙向發力、優勢互補”的原則,在保證基礎貨源和鐵路效益的同時,通過集裝箱積極拓展新增市場。2019年,敞頂箱實現增量6100萬噸,同比增長69%,對全路增量貢獻率達到26%。
4月15日11時許,隨着“鐵路穿山港站第一箱”從湖州—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班列上穩穩吊起卸下,穿山港區成為寧波舟山港第三個具備海鐵聯運作業能力的港區。位於東海之濱的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寧波舟山港開通了17條海鐵聯運班列線,業務輻射全國15個省區市、49個地級市。
鐵路充分認清未來貨運向集裝化發展的客觀趨勢,主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在穩定大宗貨物運輸的同時,更加重視發展集裝箱運輸,加快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公鐵聯運、海鐵聯運、江鐵聯運、國際聯運成為鐵路提升集裝箱運輸發展質量的重要引擎。今年前4個月,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班列、沿江班列合計開行3833列,同比增長11%。
國鐵集團制定《關於大力發展鐵路集裝箱運輸 全面融入多式聯運體系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多式聯運發展,今年以來,組織購置1萬輛兩用平車和10萬隻集裝箱,新增208個集裝箱辦理站,研發了中小型貨場集裝箱裝卸機械和新能源鋰電池冷藏箱,構建由“鐵路箱+自備箱”“通用箱+特種箱”“國際箱+內陸箱”構成的完備裝備體系。
遠不止這些,鐵路的着力點還有很多——積極完善產品體系,推進敞頂箱“散改集”運輸,發展綠色物流;實行堆場互用,組織建設63個無軌站,會同港口建設內陸無水港;通過實行市場化的堆存費,與船公司簽訂堆箱協議,設立海運箱還箱點;推進箱源共使,積極吸引自備箱上路,大力發展鐵路箱出境下水業務,在18個國家建成86個還箱點;組織建設自動化集裝箱場站,推進共享挂車試點在義烏西站落地;建設多式聯運數據交換平台,已實現與26個港口的EDI數據交換。
截至5月14日,今年國家鐵路集裝箱發送噸完成1.35億噸,同比增長27.3%,其中,敞頂箱發送噸完成7533萬噸,同比增長72.1%。
穩煤炭運輸,重載通道不負眾望挺起鋼鐵脊樑
4月以來,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駐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絡員每日都會定時上報陝煤集團下游業務電廠復產復工、存煤消耗情況,為鐵路合理調整運輸策略提供第一手資料。局集團公司班子成員帶隊走訪內蒙古蒙泰煤電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貨主,調研運價、汽運短倒價格,力爭用好浩吉車流、計費徑路優勢,促進浩吉鐵路貨運上量。
去年9月28日,我國鐵路版圖上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能源運輸大通道——浩吉鐵路。半年多時間過去了,這一連接多條煤炭集疏運線路、鐵水聯運的北煤南運大通道不負眾望,用實力證明了在擴大煤炭“公轉鐵”運量、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發揮的重要作用。截至4月份,浩吉鐵路累計完成運量996萬噸。
為穩定煤炭運輸,今年初,鐵路就着手組織各鐵路局集團公司與管內主要煤炭供需企業及時對接,簽訂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和運量互保協議,並建立完善台賬,逐企盯控,按進度組織兌現。同時,鐵路部署優化煤炭運輸體系,充分利用浩吉鐵路新增通道能力,重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集疏運體系,優化全路煤炭運輸格局:穩定大秦、唐呼、瓦日線西煤東運下水運量;浩吉鐵路重點圍繞靖神、新上、東烏三線以及新開通集疏運項目,綜合運用運力、運價措施,提高效率、創新機制,確保實現增量;以陝煤外運、疆煤運輸及“公轉鐵”需求為重點,做好煤炭直達運輸。
和朝氣蓬勃的浩吉鐵路相比,作為西煤東運“老大哥”的大秦鐵路更顯深沉內斂。從內部挖潛提效到擴能改造施工,從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到搶運電煤迎峰度夏,從貨運增量行動到打贏藍天保衛戰,大秦鐵路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計民生為己任。開通運營30多年來,大秦鐵路煤炭運量持續擴大,通過壓縮列車間隔時間和增開萬噸、2萬噸重載列車,日均運量平均保持在130萬噸,相當於每天減少約4.3萬輛30噸運煤卡車對空氣的污染。
近年來,鐵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大秦鐵路上設立了74個抑塵站,進行全面抑塵作業,有效遏制了空氣污染,確保大秦鐵路在運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朝着生態線、環保線邁進。
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鐵路貨運彰顯骨幹擔當,為建設美麗中國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