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開着高鐵飛,這個嘉興人見證鐵路巨變
二十世紀40年代一輛蒸汽機車開進嘉興境內最早的火車站,嘉興火車站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站,初建時站屋為兩層樓,佔地446平方米,1915年屋頂改造。
抗戰初期嘉興站建築全毀於日寇炮火,后又重建。
從1949年開進2019年的列車
在列車行進的70年間――
▶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從2.18萬公里延長至13.2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總里程達3萬公里,佔全球2/3。
▶中國鐵路設備從陳舊落後性能差、車齡老、功率小的蒸汽機車,蝶變到現在以動車組為旅客運輸主力軍。
▶中國鐵路速度從機車時速三四十公里加速到現在的高鐵“復興號”運行時速350公里,馳騁在廣袤的中華大地。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交通強國,鐵路先行。
嘉興人沈凱是一名鐵路司機,從業10年來除蒸汽機車外他駕駛過包括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中大多數類型的火車,坐在火車駕駛室里的他見證着中國鐵路交通發展最快的階段。從追火車少年到開上火車
沈凱1987年1月9日出生在嘉興海鹽,目前一家三口生活在嘉興市區,少年心裡總藏着一個遠行的夢,長長的火車,最適合承載這個夢想,把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心帶到遠方。和幾乎所有的小男孩一樣,童年的沈凱也喜歡車玩具。
沈凱說:那是上小學時,從電視里看到火車,但沒見過真的,就鬧着想去看看。後來,舅舅開着拖拉機帶着上小學的沈凱來到海寧,看着一列列綠皮火車緩緩駛過。他還記得,當時在農田裡跟着火車跑,想着車上的人肯定看到了自己。
年少的沈凱不曾想過,這次與火車“情不知所起”的初遇,竟預示了自己將成為“一往而深”的火車司機。等到沈凱第一次坐火車已經是2006年,他清晰地記得,那是9月13日,大學開學的日子。
那天,父親曹炳川帶着他來到海寧,坐海寧站到金華西站的K字頭綠皮車,大約4個小時的車程。
十幾年後的2019年,同樣的路段,坐高鐵只需要1個小時多點。
沈凱的父親曹炳川說,以前老的蒸汽機火車更慢,從嘉興到上海100公里的路程,都要磨嘰半天,現在好了,高鐵最快只要27分鐘。
沈凱回憶:
開學那天第一次近距離體驗火車,當時就覺得造火車造鐵路是個了不起的大工程,時不時穿越長長的鐵路隧道,感覺綠皮車要開行十幾分鐘才能穿過。
沈凱原本就讀的是浙江師範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2008年趕上中國鐵路大發展,他所在的專業轉型為鐵道機車車輛專業,開始系統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2009年畢業時,沈凱經過體檢、筆試、面試等流程的篩選,當年8月1日入職上海鐵路局杭州機務段。
沈凱回憶:
因為入職前對鐵路職工的工作情況也有所了解,當時唯一的猶豫還是工作時間問題,因為要跟車,每周有幾天會不在家裡。
最終他還是懷着好奇而又神聖的心態選擇了這份工作。
從燃油機車到“復興號”
按照規定,沈凱要從學員做起。至少半年時間,他跟着師傅開燃油機車,看着師傅怎麼駕駛,怎麼維修,如何一步步的操作。
盯着筆直的鋼軌前行,一般人都會犯困,但是火車司機要做到絕對的注意力集中,且不間斷地摻望路線和接觸網。
有時候,危險就發生在一瞬間,一秒之差,就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沈凱至今仍然記得:
2009年,他跟着師傅從寧波開出,在一個鐵道口,一位老人推着自行車闖欄杆,師傅立即鳴笛並採取緊急剎車,老人聽到鳴笛聲發現火車迎面而來立即撤回,最終沒有釀成交通事故。
沈凱聊起這件事仍心有餘悸:
這段經歷一直印在我腦海,師傅的快速反應避免了事故發生,此後,我看着鋼軌再也不會犯困。
做學員半年後,沈凱順利考上副駕駛;兩年多時間,沈凱配合主駕駛,摻望前方、處理機車故障、為機車做日常檢查以及處理突發故障,一絲不苟。
有一次,他在行車時發現東風4D的內燃機車水溫過高,如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導致機車破損無法運行。沈凱立即進入動力室檢查確認后操作各閥門,正確及時地處置完故障,避免了危險的發生。
2013年1月
沈凱第一次作為火車司機
開着T282次列車
從杭州出發開到上海
完成了自己的“處女航”
他笑着說:
畢竟在火車頭熟悉了三四年,一切胸有成竹,所以也沒什麼緊張的。
隨着鐵路的發展,沈凱也在進步,他從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開到動車組,從時速百公里的普通列車加速到線路運行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
高鐵上的守望
開高鐵,不像開普通火車那樣需要司機維修車輛,高鐵有專職的隨車機械師。
沈凱表示
其實壓力更大!
高鐵司機必須精神高度緊張,面對故障,需更準確判斷該故障對於列車的影響,及時採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確保列車安全運行,畢竟高鐵太快了,延誤處置時機影響更大。
在復興號的駕駛室,記者看到操作台下有一個警惕腳踏,駕駛司機需要每隔30秒踩一次,如果超過30秒沒有踩,列車會發出報警提示音並且會自動輸出制動。
這個裝置就是個提醒裝置,可以有效防止司機疲勞打盹。
高鐵司機是一個孤獨的職業。
隨車採訪中,看到沈凱全程自言自語,自己呼喚應答自己的每一個操作指令,比如減速、確認信號等;行車音視頻EOAS系統會將車輛運行所有數據信息一分一秒實時記錄下來。
沈凱說:
為防止高鐵司機駕駛疲勞,我們規定單趟行程不超過四小時,中途折返不超過六小時。根據行車路線,司機休息的地方也不固定。
吳芳潔說:
等哪天工作不忙了,她就帶著兒子買沈凱開的高鐵車次的商務座體驗一下。
到時候,沈凱在駕駛室開高鐵,吳芳潔坐在僅一門之隔的商務車廂,看着窗外想着前面的人,一路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