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鐵路發展生態農業 產業轉型助推精準扶貧
儘管此時已臨冬,但當踏入位於山西省榆社縣雲竹鎮東庄村的“新創雲竹生態園”育苗大棚,濃濃的果蔬香、蔥鬱的種植苗、高大的芭蕉樹……濃郁的熱帶風情讓人誤以為置身南國,這裡是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公司所屬的生態農業轉型項目及扶貧項目。
打造“企業+農戶”示範基地,讓農民就地工作,解決當地貧困人口增收脫貧。任麗娜攝
太原鐵路新創雲竹生態園分公司副經理耿小琮5日對記者表示,雲竹農業生態園是山西省“百企千村產業扶貧”的重點項目,是中國鐵路集團“鐵路扶貧工作先進單位”。該現代農業生態園不僅搞種養,也搞科研,還可觀賞也可採摘,同時,也是生態農業研學的旅遊景點。
據悉,作為一個綜合性現代農業生態園,雲竹農業生態園佔地500畝,其中種植區270畝,養殖區230畝。建有1個2600O育苗棚、109個蔬菜大棚及24個雞舍。
據耿小琮介紹,雲竹農業生態園創新“上有企業帶動、村有產業支撐、戶有合作聯結”發展模式,打造“企業+農戶”示範基地,讓農民就地工作,解決當地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目前已完成農戶脫貧摘帽全覆蓋;通過農業技術傳授等多元發展,打造農民致富“造血”基地,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綜合發展。
經濟扶貧“扶志”。雲竹農業生態園開園以來為榆社縣3個鄉鎮10個自然村180戶農民每年提供近200個就業崗位和穩定的土地租金收入,126名園區就業農民人均年收入2萬餘元,貧困農戶平均每月創收1800元,扶貧惠農的“紅利”有效提升了農戶脫貧的信心和決心。
技術扶貧“扶智”。種苗培育、蔬菜種植、以及田間管理的農業專家及技術人員,面對面、手把手傳授先進農業技術,共培養173名技術型農民,發揮了科技興農的作用。
產業扶貧“扶質”。該扶貧項目有效提升榆社縣“兩鄉五村”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帶動了周邊村落的農民爭先學習先進種植經驗,東庄等輻射區域均開始普及雲竹生態園先進的養殖及種植技術,發展日光溫室大棚20餘座、拱棚50座,雲竹湖下游綠色生態農業長廊雛形將逐步形成。
榆社縣雲竹鎮東庄村黨支部書記游德華說,生態園剛建成的時候,村民都是步行或騎自行車到這裡上班,現如今都是騎電動車、摩托車、開汽車上班。生態園產業扶貧扶到百姓的心坎上了,生態園吸納了村裡的勞動力,讓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