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票價適應市場化需求勢在必行
蔣琪薇
11月1日,上海鐵路局發消息稱,自12月1日起,上海鐵路局的400多趟列車將根據供求關係和客流規律實行多檔次票價,票價最大折扣可達5.5折,11月4日,記者發現繼上海鐵路局后,成都鐵路局、蘭州鐵路局、廣州鐵路局等多地鐵路部門紛紛發布實行多檔次票價的消息。對此,鐵路方面專門人員分析,鐵路票價適應市場化需求勢在必行,其中或與京滬鐵路公司將上市有較大關係。(上游新聞 11月4日)
此次鐵路票價優化調整,試行市場化定價,是鐵路市場化運營的第一步。今年年中,經國務院批准同意,中國鐵路總公司改製成立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這意味着此前“鐵總”確定的公司改革計劃三步走,已完成了最後一步。這並不是簡單地換了一個名字,名字的變化也代表了企業面對市場的態度變化,意味着企業今後面臨的運營風險的變化,通俗地說,就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以往所說的“鐵老大”將不復存在。
對於廣大乘坐鐵路的人們來說,最敏感的自然是價格。以往,中國鐵路運價一直是由國家定價,管理權限高度集中,運價缺乏靈活機制和基於企業的科學依據,有些線路甚至十幾年票價都沒有改變,一點都不符合市場規律,這次多地鐵路局的票價調整正是企業自己定價走出的一小步嘗試。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企業自己定價,最擔心的就是開放定價權會漲價,讓人們坐不起高鐵,或者不願做高鐵,其實不然,這是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
目前鐵路部門對動車組列車執行票價進行優化調整,分季節、分時段、分席別、分區段在現價內實行多檔次票價,總體有升有降,最大折扣可打5.5折,就像民航的票價一樣,根據旺季和淡季的不同,票價也處于波動的狀態,有時候買的早,還可以買到“白菜價”,鐵路可以利用價格變動,在黃金周以及春運等出行高峰期,微調旅客與運輸部門的供需關係,緩解集中扎堆的客流。乘客們也可根據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哪天出行,花多少錢,比如如果選擇錯峰出行,不僅避免擁擠的人流,還可以省下一部分路費及門票費,一舉多得。
縱觀鐵路發展,近年來,鐵路改革頻頻,撤銷鐵道部成立鐵路總公司,推行政企分離。鐵路人拿出真抓實幹的具體措施,讓老百姓們看得到,感受得到,實實在在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全心全意為旅客打造溫馨、舒適、安全的旅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