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米“走”了近半個月 義縣近百年老火車站完成平移
80多歲高齡的義縣老火車站一直牽動着市民的心,隨着2018年中國鐵路總公司批准的錦阜高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即將開通,這座老站的去與留曾在網絡上引起轟動。
雖然不是歷史文物,但是義縣的這座老火車站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和情感,在時代的發展和新站建設投入使用后,如何將承載歷史的老站也同時保留下來,各方專家在論證中找到了共贏的方案。
10月27日,經過兩個多月的施工、近半個月的“行走”,義縣老火車站順利向東平移70米,未來它將成為義縣縣城的一處新地標。
10月27日,義縣老火車站平移後到達預定位置。受訪者供圖
時代變遷它的去留牽動着市民的心
2018年9月份,坐落在錦承鐵路和新義鐵路交會地的錦州市義縣老火車站即將拆除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按照經中國鐵路總公司批准的錦阜高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義縣段的設計方案,考慮到列車運行線路的改變,在義縣老火車站原址南側500處建立新站址后,考慮到通行安全和拓寬修建通行通道,老火車站將被拆除。
“誰來救救遼寧義縣火車站?近百年的火車站,全國也不多了。”網友將義縣老火車站將拆除的消息發到網絡后,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大家紛紛在網絡中留言,近兩千條的留言中,大家各抒己見。有人提議可以新舊火車站並存,將舊站房做成陳列館等設施進行保留,也有人認為舊站房存在安全隱患沒有保留的價值。
義縣老火車站的“年齡”也出現了建於1921年、1937年、1938年不同的版本,而據義縣檔案局留存的資料記載,這座被大家關注的義縣老火車站建於民國26年,也就是1937年的10月。在近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它曾是沈山鐵路備用線上最大的中轉站,雖然沒有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但這座曾經的義縣地標性建築,承載着很多義縣市民和各地遊客的記憶、情感,也見證了很多的時光和歷史。這個百年老站是拆除還是保留,牽動着市民的心。
發展與保護如何共贏專家研討出留住它的辦法
隨着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順利實施和義縣新站的投入運營,按照錦阜高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原設計原義縣火車站應被拆除,但考慮到市民提出的老火車站作為歷史遺迹,應該進行保留的呼聲,2018年11月,義縣縣委、縣政府邀請了文物、建築等各方面的專家和省市相關部門現場考察、共同論證,希望能找出既不影響擴能改造工程,又能保留住老火車站的雙贏方法。
“論證會上達成的共識就是讓老站房換地方保留,以此達到發展和保護的共贏。”擔任義縣鐵路建設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說,決定對義縣老火車站這一歷史建築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保留,當時就如何移動老站房有兩種方案,一是想辦法拆解再換地方重建,“就是像拼積木一樣,標註位置后拆開再換地方拼上。”另一種是想辦法整體移動。
經過細緻的反覆探討論證,平移是最可行的,向北移動40米,還是向東移動70米?不能堵路,還要有城市在不斷發展的眼光,在全面考慮到道路交通問題后,最終決定將這個百年老站向東平移70米,至目前的站前廣場位置,並將平移項目委託給遼寧省城鄉建設集團旗下的省建設科學研究院,由其出具規劃方案並組織實施。
鋼板材質的上下軌道梁和滑移段軌道梁中,實心鋼棒作為輥軸。受訪者供圖
加“鐵褲腿”進行穩固讓房子平穩離開地面
2019年8月21日施工隊伍開始進場施工,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工人們忙碌的進進出出,但從外觀上看老火車站的樣子和位置並沒有什麼改變。
義縣老火車站平移工程項目負責人於江說,整個平移過程統共可分4大步驟:牆體加固、建築主體托梁斷柱置換、軌道梁鋪設后平移、到達預定位置后固定。“其實移動前的準備工作才是最考驗技術的。”於江介紹,因為與以往實施移動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不同,這座老站房是單層磚混結構,屋面為起脊木屋架,前期的木屋架和牆體加固也就變得尤為重要。“牆面進行鋼筋網和抹灰的二次加固,框架和有裂縫的地方會用鋼板再次加固。”於江說這是為了保證在移動過程出現扭力和拉扯力的運動中,不發生任何受損,避免房屋主體變形撕裂。
而第二步通俗地說就是要讓老站房抬升和地基分離開,設置上、下軌道結構體系,“地基的分離不能同時進行,保證穩固性就是每隔一米進行一段軌道梁托換,一處換好再進行下一處。”在於江的描述中,就是房屋四面牆壁貼近地面的位置被置換成混凝土鋼性底座,就像為四面牆壁穿上“貼褲腿”。
而在分離的同時,施工人員還在同時澆築滑移段軌道梁和移動后新址的基礎,因此在施工的前一個半月,只是房屋有了鋼筋混凝土的一圈“褲腿”和前方出現的5條平行軌道。
5隻“手”慢慢推70米走了近半個月
一切準備就緒,10月16日,義縣老火車站平移工程開工儀式在工地現場舉行。東西向長度26.8米,南北向寬度25米,建築面積約450平方米的老站房“站”了起來,“腳下”是數根80mm直徑的實心鋼棒作為輥軸。有了輥軸在鋼板材質的上下軌道梁和滑移段軌道梁中,房屋可以“行走”了。
房屋下的5條滑移軌道,如何能分毫不差的等距離向前直線移位,不讓軌道上的房屋主體出現任何偏移又是一個技術難題。
房體需要推力才能移動,用人推肯定是達不到精準要求的,施工人員研製出手動調控千斤頂,這套動力系統會精準的算出千斤頂的推力和前進的距離。在5隻千斤頂“大手”的推動下,讓老站房在軌道間的輥軸上緩慢移動。
移動過程中,多名技術人員在不同的軌道旁實時監控反饋並展開操作,動力系統每前進15厘米后,工作人員就要重新調整動力系統的位置,並將後方在移動中離開房體的作為輥軸的鋼棒再移動到前方,一天也就移動7到8米左右的距離。
10月27日,義縣老火車站完成最後一次平移,準確的到達了預定的位置。70米的距離絲毫不差地走了近半個月的時間。
以義縣老火車站站舍為標誌的環島繞行廣場建成后的效果圖。效果圖
老火車站新址將建為廣場
現在,已經平移到位的義縣老火車站進入到收尾的適當修繕加固階段,作為輥軸的實心鋼棒將留在老站房下方,隨後澆築混凝土,讓它在新的地方能個堅固屹立,提高它的使用年限。
按照義縣縣委、縣政府的規劃,義縣老火車站平移后的新位置將建成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廣場,廣場復建及道路建設工程2020年春季進行。建成后廣場為島心的大環島式交通組織形式,同時打通了城市的一條主幹道,實現交通上的便利。
今後,以義縣老火車站站舍為標誌的這處環島繞行廣場,擁有着配套的綠化工程、亮化工程和鋪裝工程,將成為義縣縣城的一處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