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三增”揚帆駛向中國鐵路新征程
李大釗曾言道: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正如當前,國家鐵路立足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節點,全面打響“三保三增”攻堅戰,不僅展示出其為實現全年各項任務目標的衝勁,而且更折射出鐵路部門邁向時代新征程的幹勁。
歷經70年發展,從“咣當一族”到“乘風而行”,縱觀今時祖國廣袤大地,鐵路密布,高鐵飛馳,13萬多公里鐵路運營線縱橫交錯,編織出世界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絡,縮短了城市間時空距離,帶動起民生高質量提升,構建出社會經濟發展新格局,更讓“流動的中國”呈現出嶄新景象。
打響攻堅戰,是向完善路網建設的再加速。一直以來城市群之間的交通網絡都是發展的重要保障。特別是隨着近年來“八橫八縱”高鐵網逐漸呈現,在強化各城市之間緊密聯繫,平衡地區差異,促進優勢互補,有效支撐和引導京津冀區域空間布局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而在此次“戰役”中,透過以保開通為重點,細化京雄城際北京西至大興機場段、京張高鐵、浩吉鐵路等鐵路重點工程開通運營方案,確保新線依法依規高質量開通運營,確保完成8000億投資的實物工作量,可見“強化在其表,規劃在其中”,運輸保障力度的增強與有效發揮,更將為提高城市群建設質量形成推動。
打好攻堅戰,是向提高服務質量的再發力。有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國家鐵路旅客發送量為28844萬人次,日均完成961萬人次,同比增長3.9%。其中,動車組旅客發送量為187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4%。其中蘊含的民生所向,亦是對鐵路部門服務質量的肯定。正所謂,安全有保障,服務暖人心。僅就近期正值季節轉換,天氣呈現多變的情況來看,鐵路部門緊抓防斷軌、防污(霧)閃等安全隱患,通過及時安排缺陷整治,加密巡查頻次,嚴密監視接觸網覆冰等,為確保列車運輸安全築起屏障。這不僅是一種責任詮釋,而且更體現出鐵路部門在力求“增運量、增收入、增效益”中嚴守安全大門的一種態度,一種追求,一種作為,一種擔當。
打贏攻堅戰,是向助力交通強國的再邁進。現如今,中國鐵路發展速度已為世人所驚嘆。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動車組,從百姓心中的“脫貧線、致富線、幸福線”,到走出國門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的中歐班列、中亞班列,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紐帶,中國對外交往的“聯絡線”,鐵路以先行姿態在“交通強國”的征程上不斷前行。諸如,近年來,鐵路部門大力發展以鐵路為主導的多式聯運,積極對接公、海、空等運輸企業,並與港口、航運、物流企業及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等部門單位加強協作,不僅在實現多式聯運信息資源的交換共享中,提升了自身的貨物運輸量,而且為我國進一步加快創新物流發展,構建綜合運輸體系打下基礎。
或許可以說,“三保三增”是鐵路部門階段性目標所實行的“自我施壓”,更是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吹響的號角,只有將這種壓力轉化機遇,釋放出動力,才能夠乘勢而上,才能以飽滿的熱情、開闊的思維、務實的精神打出一場漂亮的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