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高鐵,續寫百年傳奇
據中國新聞網客戶端報道:隨着高鐵綜合檢測列車“黃醫生”的身影20日在鐵路線路上一閃而過,京張高鐵試驗最高時速首次達到385km,超出設計最高時速350km10%。這是繼10月5日聯調聯試工作啟動以來,列車逐級提速后運行的最高時速。中國中鐵電氣化局表示,經現場高速綜合檢測列車“黃醫生”專業設備檢測確認,接觸網導高拉出值、硬點及燃弧率均無超標點,這為京張高鐵後續開通運營打下堅實基礎。
京張高鐵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保障設施。開通運營后,從北京到張家口只需要50分鐘,比目前的時間縮短了2個多小時。
在同一個起點(北京)和終點(張家口)11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了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如今,百年傳奇正在續寫。1905年,主持修建京張鐵路。京張鐵路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程,全程200多公里,地形複雜,崇山峻岭橫亘其間。“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餘尺橋樑,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末有”。
京張鐵路還以其“人”字形鐵路的設計而聞名於世。京張鐵路到了八達嶺,坡度是千分之三十三,意味着一千米的距離高度就差了33米。正因如此,後來被稱為“中國鐵路之父”的詹天佑發明了“人”字形鐵路,張家口方向來的火車從坡上駛入青龍橋,再從青龍橋折返到另一條軌道上進京。
110年後的今天,京張高鐵橫空出世。此時的中國,已是世界高鐵領域的王者。想當年,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時,全中國也找不到一台新式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建設者們只能靠雙手挖通隧道。現如今,從藍圖到建成,在京張高鐵的整個生命周期里,盾構機、架橋機等巨型“變形金剛”和BIM、可視化、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一大批“黑科技”得到普遍應用。新的京張高鐵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直接打通燕山山脈,全程走隧道,告別在山上來迴繞行爬坡的歷史,路程大大縮短。
京張高速鐵路全線共設10個車站,分別為北京北站、清河站、沙河站(不辦理客運)、昌平站、八達嶺長城站、東花園北站、懷來站、下花園北站、宣化北站、張家口站。其中,八達嶺長城站是國內埋深最大的高鐵地下車站。開通運營后,乘高鐵從北京到張家口、崇禮冬奧賽場均在1小時內抵達。建成后,乘高鐵從北京到張家口的時間將縮短到1小時內,並與呼張和大張兩條高鐵線路相連,對於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連通西部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