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中國標準,肯尼亞騰達啟航
從地圖上看,蒙內鐵路和內馬鐵路一期像兩條蜿蜒的絲帶,連接起肯尼亞重要港口蒙巴薩港、首都內羅畢和內陸地區奈瓦沙,將繁榮帶入肯尼亞內陸。當地人說,內馬鐵路令“曾經沉睡的小鎮充滿活力”。(新華網10月19日電)
肯尼亞,地處赤道高低的這片古老大陸是人類的起源地,獨特的地理位置也給她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風景。北部鱷魚密度世界之最的圖爾卡納湖,貫穿南北的東非大裂谷,生活着粉色火烈鳥的納庫魯湖。海岸文明,日出日落,生生不息。然而幾年前,若想在這片土地出行,還只能靠破舊緩慢的米軌鐵路與擁堵不堪的公路。歷經百年滄桑的米軌鐵路,勉強支持着40km/h的平均速度、160萬噸的年貨運量。隨着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客貨運壓力日漸增長,呼喚着更新、更快、運力更強的鐵路。
建造新鐵路的規劃,早已有之。然而,成本、可行性與環保的矛盾,讓規劃只停留在紙上。與此同時,百餘年間,中國標準鐵路已然走向了世界。對肯尼亞而言,曾共同奮鬥的第三世界兄弟,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中國在世界屋脊修建的青藏鐵路,成為鐵路工程與環境保護互利的典範。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建設中對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環境保護“三大難題”取得了重大突破,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好青藏鐵路提供了技術保障。這樣的經驗與技術,同樣可以惠及東非大地。多種形式動物通道讓的動物們遷徙暢行無阻;引導設施引導動物安全穿過線路;線路兩側的隔離柵欄保證動物們與列車的距離。
“達則兼濟天下”,以肯尼亞為中心,輻射至烏干達、坦桑尼亞、布隆迪、盧旺達和南蘇丹,這六個國家將實現鐵路上的互聯互通,破解東北非洲發展落後的困局。蒙內鐵路的建成,為本地創造了逾3萬的就業崗位,培養了鐵路工程與運營管理人才。內馬鐵路通車,將蒙內鐵路往內陸方向延伸。不僅是礦產資源,這兩條鐵路甚至使得未來非洲內陸生鮮農產品的出口成為可能。
如今,非洲旅遊越來越熱了,動物大遷徙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遊客。有打算來旅遊的,更有來工作的、做生意的,甚至有來求學的,滿滿的責任感。鐵路的發展不僅拉動了旅遊,拉動了文化交流,更拉動了地域產業經濟的發展。
賽萬提斯說:“上帝帶黎明來,是送給每個人的。”一帶一路的號角已吹響 ,中國標準與中國製造成為對外融合的驅動力,在友好平等、互利共贏的原則下,中國標準將會成為沿線盟友的“聚寶盆”。
朱金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