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鐵路人的追夢之旅
南昌高鐵維修段上饒合福路橋工區的李凱是一名普通的橋隧工,每天來回穿梭在橋樑和隧道,對高鐵設備把脈問診、保駕護航,守護高鐵安全。作為一名“鐵三代”,他深知高鐵安全重於泰山,也時刻牢記着爺爺和父親的囑託,用實際行動完成他們的追夢之旅。
李凱的爺爺李光元1956年參加工作,來到上饒機務段后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上饒鐵路。“作為一名火車司機,我最值得欣慰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我兒子李文梁接過了我手中的‘接力棒’當上了一名光榮的火車司機,另一個就是我開了一輩子火車,從未發生過鐵路責任行車事故,也沒有寫過事故分析報告。”已經85歲高齡的李光元老人談起往事時臉上露出了無限的自豪 。李光元先後擔任過蒸汽機車司爐、副司機、司機等職務,直到1994年光榮退休。
1982年,兒子李文梁也光榮地成為了一名機車乘務員,圓了自己兒時的夢想。
“走上機車乘務員工作崗位的第一天,父親就把自己使用多年的檢車錘和‘腰子’飯盒送給了我。作為一名鐵路子弟,我深知其中的含義,當時我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好機車乘務員工作,決不能給父親丟臉。”李文梁說:“機車乘務員工作實踐性很強,當年除了向書本學習、向身邊的師傅請教外,我還特別注意向父親討教行車經驗。”
82年參加工作時,李文梁和父親一樣都是駕駛的蒸汽機車,直到88年,逐步使用內燃機車來替代蒸汽機車,內燃機車不僅功率大、速度快、操作簡單,而且在設計上更人性化。特別是目前在使用的新型內燃機車不僅配有制氧機、空調、冰箱,而且還有廁所,這對機車司機的健康有了很大保障。已經退休的李文梁慶幸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2007年,李凱從部隊退伍回來也參加了鐵路工作,當時的他也夢想着和爺爺、父親一樣也當上一名火車司機,可是由於分配不同李凱分到了工務系統。
進入新時代,中國鐵路進入飛速發展。機械化智能化設備的大量使用,也讓李凱所在的工務現場作業的變化,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鐵路發展的軌跡。李凱感慨萬千的說道:“在那個年代,老一輩的工務人勤勞堅韌,他們那股‘鐵牛’精神已深深留在我的心裡。”
如今,大江南北列車疾駛如飛,越跑越快。鐵路已從過去的“綠皮車”普快,到空調快速、特快列車,進而發展到如今的高鐵“復興號”,鐵路的地面和站車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安全、舒適。“我要接過父輩傳承下來的精神,用心工作,去追逐‘鐵路夢’。”李凱堅定地說道。(汪志強 林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