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智能高鐵2.0-中國高鐵標準已成全球標準
2019年,中國高鐵總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從沒有一寸高速鐵路,到世界高鐵里程最長;從引進時速200公里/小時的動車組,到自主研發350公里/小時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列車……這70年,是改變落後運輸面貌,推進國民經濟主動脈建設的70年;是中國鐵路人自主研發,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大步邁向世界先進的70年;是不斷提高運輸服務保障能力,提升中國人出行幸福感的70年;也是構建內通外聯運輸通道,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打開國際合作新格局的70年。
2019年7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中國的高速鐵路發展》報告,用大量翔實的數據向世界展示中國高鐵:營業里程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營業里程總和,相比全球各國,中國高鐵票價最低;建設成本約為其他國家建設成本的2/3。經過幾代鐵路人的奮鬥,中國高鐵跑出了中國速度,更創造了中國奇迹。中國高鐵也給全球鐵路提供了中國標準,中國高鐵標準已成世界標準。
“得標準者得天下。”這句話揭示了標準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輸出“中國標準”一直都被視為最高追求。
“‘中國標準’是一種‘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標準,是結合中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國鐵路總公司企業標準以及專門為中國標準動車組制定的一批技術標準的複合型標準,是符合中國鐵路,運行環境和運行需求的標準。”
“國外高鐵距離一般只有1000公里左右,中國高鐵則一般在2000公里以上,適應中國這種國情、路情的動車標準當然與眾不同。”當談到高鐵製造的“中國標準”,時任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何華武表示。
從2012年開始,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中國開展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工作。2017年6月26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率先在京滬高鐵兩端雙向首發,採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到84%,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氣候多變,被極寒、霧霾、柳絮、風沙“淬鍊”出的“中國標準”正逐漸超越過去的“歐標”與“日標”,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
隨着全球鐵路的“中國標準”成為“世界標準”,曾有韓國媒體這樣報道,“包括高鐵、核能等在內的中國高端製造業正在迅速擴展世界市場,由此帶來的是“中國行業標準成為世界標準”。
中國高鐵領跑世界,不僅體現在硬件標準上,更體現在軟件服務上。高鐵網與互聯網的“雙網融合”,為中國高鐵帶來了新一輪的機遇。
作為移動互聯網強國,中國高鐵也已實現全部聯網。掌上高鐵App是中國鐵路官方WiFi入口及行程服務平台,據介紹,過去的一年,國鐵吉訊已經通過掌上高鐵App實現了復興號列車免費WiFi全覆蓋,平均每天覆蓋旅客約50萬,累計覆蓋1.9億人次。
廣深港高鐵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交通項目,目前5G覆蓋工程啟動,將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第一條5G網絡全線覆蓋的高鐵。而國鐵吉訊也將負責車內微基站的建設和運營,推動高鐵WiFi與5G融合,為旅客帶來更優質的上網體驗。
以WiFi為觸點,掌上高鐵App的智能服務已串聯旅客行程始末。目前,掌上高鐵APP已經有上千部影視劇“上車”,緩存至高鐵車廂服務器,通過高鐵WiFi可流暢觀看,精彩的內容大大豐富了廣大旅客的旅途生活。除此之外,旅客們還可以在掌上高鐵APP中同步車票信息,接收實時的行程動態提醒。而高鐵網上訂餐、極速打車等服務的開通,更是滿足了旅客對高鐵餐飲、接送站的多樣化需求。
資料顯示,2018年7月5日,由中國鐵投、吉利控股、騰訊科技攜手組建的國鐵吉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據介紹,國鐵吉訊的成立,也成為鐵路部門深化國鐵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高鐵網+互聯網“雙網融合”取得的重要成果。借力大數據、物聯網,中國高鐵產業鏈正形成“智能生態圈”,打造中國高鐵2.0版。
時空變換、斗轉星移,70年艱辛,70年奮進,70年改變,70年發展。2019年9月19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正式公布,給未來交通強國的“施工”指出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綱要》提出從2021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
作為曾經“國家經濟命脈”的鐵路,在建設交通強國的新時期,依舊擔當著無可替代的角色。十一假日期間成功肩負起數億遊客的安全出行,令國人體驗了為之驕傲的“中國速度”。中國高鐵已然成為舉世共睹閃耀世界的新名片、經濟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