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鐵路為綠色出行打分
近日民眾關注最多的一件事,莫過於全國將在繼上海后,將有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實施“垃圾分類”條例。與此同時,鐵路部門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堅持協同發力,壓實管理責任,引導旅客從源頭分類,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在鐵路順利實施。
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生活垃圾種類和產生量也在不斷增加,目前中國垃圾排放量一年可達5.8億噸。人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種類五花八門,垃圾分類首先就難在其事無巨細上。垃圾分類不僅是分類這麼簡單,還涉及到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多個環節,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企業、個人等方方面面。鐵路系統特別是車站、鐵路站區,車站人流量大,站區職工較為集中,產生的生產垃圾、生活垃圾數量龐大,各省市的鐵路單位也是地方環境衛生的重要參與者。
筆者認為,鐵路作為大眾化出行工具,旅客每天在車站產生的垃圾是以噸計,車站決不能成為垃圾分類的盲區,而應該是垃圾分類措施實施的重要公共場所。飛馳的列車就是一個移動的小地球,列車上的垃圾分類更是不容忽視。只有將垃圾分類措施在車站和列車上全面落實,才能讓垃圾分類取得預期效果。目前,我國公民對垃圾分類處理認識不清,對垃圾要分類的意識不強,甚至不理解嫌麻煩。相比於其他需花費宣傳成本的媒介,鐵路部門有着天然的優勢:旅客每天密集的流動,成了鐵路部門打響垃圾分類處理“宣傳戰”的絕對優勢。
因此,要利用各種鐵路上各種媒介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作用,讓廣大旅客在旅行的旅途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垃圾分類處理教育。
文/屈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