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釐”必較,鋪就中國高鐵“復興”之路
10月18日上午8時35分,一列CR200J“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滿載466名旅客,緩緩從昆明站第三站台始發,經過1小時的運行後到達曲靖市,1小時50分后抵達宣威市。(人民網10月19日)
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關鍵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幹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作為雲南第二大城市的曲靖和人口大縣的宣威來說,高顏值、舒適性強、穩定性好、智能化高的“復興號”開行將進一步能提升滇東北人民乘車體驗,改善群眾出行方式,使沿線百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近年來,伴隨中國標準化動車組研發實現核心部件的完全自主化,中國高鐵這張外交名片愈加靚麗,除了技術上領先外,安全性上一點都不差。還記得前陣子,一段硬幣在飛馳的高鐵上屹立不倒的視頻刷爆了海內外各大媒體,這令人們對於中國高鐵運行的安全平穩度有了更深層次的認可。那麼支撐硬幣在高速運行的列車上“站立”不倒的小秘密究竟是什麼呢?
軌道引導列車前進,而兩條平行鋼軌則是軌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平順的鋼軌,才有和諧號、復興號在廣袤的大地上奔馳一片壯麗景觀。鋼軌也就成了列車開往四面八方的基石,鋼軌在承載列車之時,也就註定肩負起列車的平穩安全運行、旅客安全舒適到達目的地的責任。因此牢靠的基石是高鐵平穩高速運行的關鍵,也是乘客舒適度的制勝法寶!
儘管昆明至曲靖、宣威開行的“復興號”不是我們想象中新線時速350公里那樣快、穩,但是作為該段滬昆線(雲南段)提升改造,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曲靖工務段聯合相關單位組織千人大會戰,將既有線的“潛質”發揮得淋漓盡致。按照普速鐵路“高鐵化”的養護標準,將打磨誤差牢牢地控制在正負0.3毫米內,軌距水平控制在正負0.5毫米內,通過不懈精耕細作,成功地為“復興號”鋪築了一條優質暢通的普速“高鐵”城際鐵路,讓“硬幣不倒”的傳說又一次驚艷世人的眼光。
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許,幾毫米很小,尤其對於千米長百噸重的鋼軌,小到你都不會注意到這幾毫米會對高鐵產生什麼影響,說小點會影響乘車的舒適性,說大點會直接影響行車安全,如果不及時消除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筆者認為,每一次“復興號”開行的背後都有一個“硬幣不倒”的傳奇,這是無數鐵路人使命與擔當的寫照,他們晝夜堅守在萬里鐵道線上,用繡花的耐心為動車“巡診把脈”, 篤定“堅守正道、I衛安全”的信念,才使得無數鐵路線穩穩地擁抱上“復興號”,才讓更多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列車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文/楊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