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綠皮小慢車承載的是“大民生”
在河北省承德市的山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一直開行着這樣兩對綠皮慢火車,陪伴沿線的老鄉們從青絲一直到白髮。過去,由於山區交通不便,鐵路成為老鄉們向外運輸農產品的唯一通道,他們挑着籮筐擔子乘坐火車到承德市和北京地區售賣,形成了當地有名的“大筐隊”,而進城賣山貨,幾乎也是“大筐隊”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三十多年來,綠皮車帶領着沿途百姓踏上了“致富路”。( 10月17日《新華網》)
綠皮小慢車之所以成為網紅,原因在於隨着國家鐵路事業的發展,高鐵逐漸普及,綠皮火車由於速度慢、運輸效率低,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是,綠皮車因為價格便宜,曾一度是基層群眾出行的首選。即使時代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綠皮小火車也依然是老鄉們出行的首選,因為其具有經濟實惠這一大優勢,承載着沉甸甸的“大民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乘坐綠皮小慢車,看似省不了幾個錢,但長期積累,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筆開支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生活並不富裕的農民群眾來說,有時甚至是天文數字。所以,雖然時代在發展進步,這種綠皮小慢車依然具有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在當前脫貧攻堅的關鍵期,綠皮小慢車不僅不能退出,還要承擔起脫貧攻堅的歷史重任,成為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鐵路的力量不可小覷。從廣大農村地區的貧苦原因來看,與交通閉塞有很大關係。解決基層群眾的出行難題,某種程度上就是拔除貧窮的根子,對於從根本上消除貧困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民生是最重要的問題。加強和改善民生,不僅是黨和政府的責任,也是人民鐵路的責任。對於綠皮小慢車來說,它不僅承載着幾代人的溫暖記憶,更承載着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新希望。希望各地鐵路部門能站在民生的角度,把這列綠皮小慢車守護好,堅持開下去,以惠及更多的民生,為基層群眾脫貧致富提供強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