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為中國插上騰飛的翅膀
今天上午,2019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產業博覽會開幕式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是目前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領域首個國家級國際專業展會,也是湖南立足產業優勢打造的一個高質量發展新引擎。(10月19日 湖南日報)
以“智慧軌道,聯通未來”為主題為期三天的本屆展會,在數萬平方米的會展面積里共分了四個版塊:長沙市軌道交通和華為企業的展區;中國通號、中國中車、湘潭牽引機車和中國鐵建重工集團展區;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企業的展區;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產業成果、長株潭企業以及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展區。其中的值得關注的幾大亮點幾乎都來自於國內企業。
如中車株洲所展出的智軌列車。不僅結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的優勢,還無需鋪設鋼軌,在現有的道路上划設地面標線后,列車即可沿着標線行駛,極大的節省了建設成本,也為未來城市軌道交通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最晚到明年,人們就可以乘坐這樣的列車來參觀展覽,平穩,快速,舒適。在第二展區里,“蓄勢待發”的模塊化低地板有軌電車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種列車有着飽滿的流線外形以及水晶切割一般的型面,不僅體現着現代工業設計的美感,而且還把速度和力量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在這個展廳里還有湘潭牽引機車廠有限公司的30噸無人駕駛礦山機車,它的特點是噸位大,無人駕駛,而且在礦山運輸領域內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工鐵建重工所展出的重磅產品,它們是鑽劈及非爆破開挖台車以及其他類型的地下工程裝備。此類型機械一經展出就受到國內外媒體和專家的重點關注,這是我國地下工程裝備的重大突破,它不僅具有定製化、綠色化以及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且,還能夠功課高難度地下工程的能力,可以適應超惡劣自然環境,為應對超風險地質條件、應對超常規大、長隧道的挖掘提供強有力支撐。可以這樣說,此類裝備機械的出現,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相關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而且還將成為繼超級水稻、超級計算機、超高速軌道交通后中國製造、中國裝備製造的另一張“新名片”。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基礎建設的持續投入,而基礎建設又離不開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業。我國兼具有平原、丘陵、沙漠、高山、平原以及熱帶、亞熱帶、寒溫帶等等多地形、多氣候等地貌特點,這就決定着在交通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多樣豐富的地貌固然為我國雄偉壯麗的山河以及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但是也為工程的施工以及建造無形中“製造”了大量困難。在這種條件下,軌道交通事業以及相關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就成為重中之重。這10餘年來的中國高鐵的發展以及迅速形成網絡,特別是在中部以及中西部多山、多水地區的大量橋樑、隧道、涵洞等等方面的順利施工,都離不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像是上面提到的“鑽劈及非爆破開挖台車”,是專門為川藏鐵路以及未來國防建設等超級工程所專門打造,換句話說,即便像是在川藏線這樣落差極大、氣候、地質條件“簡直無法施工”的地方,有了這樣的“國之重器”,也不懼地理上的阻隔,有了用優質工程機械將其征服的勇氣和力量。
也正因為有了這些裝備製造業的重大突破與進步,中國鐵路以及其他交通基礎建設會走得更快、更加平穩,鋪就的未來發展大道也就會更加輝煌。
文/喻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