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汕高鐵讓”世界客都“經濟走上騰飛路
10月11日,梅汕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世界客都“梅州”將結束不通高鐵的歷史,每天將有44趟動車組列車往返於梅州至廣州、深圳、汕頭、珠海、宜昌、廈門等地。
說到梅州,很多人都會說,我知道,世界客都。除了客家人之鄉,梅州還以文化之鄉、華僑之鄉 、足球之鄉、客家菜之鄉、廣東漢劇之鄉 、廣東漢樂之鄉享譽全球。
雖說梅州確實山多人多,生態好,自然環境優美,可供遊玩景點多,無論是客家文化旅遊業、還是紅色文化旅遊業、還是自然景觀旅遊業,梅州都有先天的優勢。但是梅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卻仍然不景氣,在整個廣東省來說,確實發展水平有點差。梅州600多萬人口卻只創造了1000多億的經濟總量。不要說珠三角地區,就是身邊的福建龍岩和江西贛州,也遠強過梅州。
筆者曾經去過一次梅州,從廣州乘坐普速列車,大約5個多小時路程,而且車次較少,每天就幾趟,乘坐的人自然不少,反正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記得坐在旁邊座位上的阿姨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她每半個月都要利用雙休乘坐火車從廣州到梅州探望父母。她說以前沒通火車時,坐的汽車所花費的時候更長,火車通了后,方便多了,要是哪天都像深圳那樣通了高鐵,車次像公交化一樣,想走就走就更好了。
好在,國家鐵路建設近幾年發展迅速,梅州作為革命老區,國家沒有忘記這裡交通不是很便捷的老百姓,以前覺得高不可攀的事情居然發生了。尤其是鐵路部門通過科學考證和合理規劃,修建了梅汕高鐵。梅州終於正式邁入高鐵時代,也標誌着粵東北地區將接入全國高鐵網,也讓梅州的客家人走出去、世界各地的遊人走進來的願望成為現實。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主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縮小粵東粵西粵北與珠三角發展差距,是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緊迫任務。尤其在整個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梅汕鐵路對拉動與珠三角的經濟差距起到重要作用。
眾觀近年來,我國鐵路建設捷報頻傳,取得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鐵路營業里程已超過12.4萬公里,而高鐵里程突破了2.5萬公里,鐵路新增營業里程2.63萬公里,擁有了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成為世界上高鐵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設計速度最高、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高鐵之國也帶動着鐵路沿線的經濟建設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如今,梅州人民期盼着梅汕鐵路終於正式開通運營,我們為之歡喜,為之慶幸,因為這是一條“民生快車道”,更是一條“經濟騰飛路”。(劉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