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出海大通道讓重慶融入“山的那邊”
10月14日12∶33,聯調聯試的黔張常鐵路上,和諧號動車組緩緩駛進黔江火車站,這預示着黔江即將進入動車時代。黔張常鐵路連接起重慶黔江、湖北恩施,湖南張家界和常德四個城市,並聯通了成渝、京廣、浙贛等鐵路幹線,重慶由此將再添一條鐵路出海大通道。(10月15日重慶日報)
據悉,黔張常鐵路項目將成為連接川渝地區與華中地區,並聯通華東、華南的客貨運快速通道,有力推動武陵山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促進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並將加強中西部地區間的經濟交流。
山的那邊,是什麼?是大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筆者認為,在現實世界里重慶向來以山多聞名,而在經濟世界里,山是阻礙經濟發展的。重慶地處我國內陸地區,山高地陡的地勢劣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重慶的對外經濟發展。因為山高地陡,對外交通受限制,而發展對外經濟離不開交通運輸的發展。此次黔張常鐵路的開通運營,無疑是打破了“蜀道難”,以重慶為代表的中部內陸地區將能夠依託該鐵路順利“出海”,給沿線地區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填補鐵路網空白,推動客貨運輸順利出海。目前,重慶沒有直達張家界、常德的鐵路,重慶到長沙要依靠渝懷鐵路和渝貴鐵路連接。而客貨混行的普速鐵路――渝懷鐵路,還是重慶聯繫湖南長株潭城市群及東南沿海最重要的鐵路通道。黔張常鐵路建成通車后,將填補渝、鄂、湘三省交界地區鐵路網空白,縮短重慶至長沙、重慶到廈門等地的時間。時間意味着生命,即經濟發展的生命。縮短重慶到東南沿海地區的運輸時間,有利於提高客貨運輸效率,降低單位時間內的社會物流成本,總體來說,為重慶及鄰近地區發展對外經濟的“出海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積極融入“山的那邊”,開啟新世界新篇章。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缺乏與外部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其發展便緩慢落後。這對於一個地區一個城市而言何嘗不是?因此,黔張常鐵路打破山的屏障阻礙,連接川渝地區與華中地區,並聯通華東、華南的客貨運快速通道,有利於積極推動重慶及鄰近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人員融入“山的那邊”,有利於我國中部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的交流合作,有利於我國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為中西部地區崛起奠定堅實的交通運輸基礎。(文M楊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