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高鐵也應成為匠心製造
說起旅遊出行,人們心目中理想的交通工具毫無疑問首選為高鐵,近年我國鐵路建設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城市被納入高鐵的運營規劃中,也有越來越多的風景值得人們去探索和欣賞,隨着軌道的延伸,旅客停留在高鐵的時間也相應增加,高鐵列車食品被食用的幾率隨之相應增加。
儘管鐵路部門及其重視高鐵食物的供應問題。開展了關於高鐵列車食品安全、衛生設施設備配套、供餐方式、銷售方式、管理方式、顧客滿意度等研究,陸續推出和制定了高鐵列車食品相關安全管理規定及措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但是,有過高鐵用餐經歷的旅客一定不會忘記糟糕的體驗過程。價格貴、味道差、可選擇性小,以及從點餐付款到食用,中間間隔時間往往較長,有的乘客甚至已經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才拿到食物,只能端着飯盒、餓着肚子下車,對高鐵食品再提不起興趣。調侃高鐵這張“共和國名片”是否因為速度太快,成為了“舌尖上的中國”遺漏的地方?
那麼,中國高鐵目前的列車食品不盡如人意,國外列車是否情況相同呢?日本新幹線的做法與中國高鐵目前實行的配餐有異曲同工之處。新幹線上沒有餐車,不賣現做快餐,列車需要的便當都要在沿線車站補給,列車上的預約服務可以便捷地讓沿線車站將預約數量的便當送上車,新鮮方便,極具地方特色:宇都宮的燒餃子、仙台的牛舌便當、京都的和牛燒肉、大阪特製鰻魚、岡山桃太郎壽司…是不是讓人垂涎欲滴、食慾大開。如果僅以日本為例有失偏頗,那麼我們來看看一江之隔的朝鮮,印象中朝鮮是與落後掛鈎的國家,除了泡菜和冷麵,也沒有其他值得稱讚的味道,尤其朝鮮鐵路的建設嚴重滯后,對列車上的食品更加不抱希望,但是,事實與想象完全相反。朝鮮列車上盒飯的飯菜非常豐盛,有肉有魚,有雞蛋,當然也少不了非常下飯的泡菜,更為關鍵的是,色澤鮮艷,分量十足,而且經濟實惠。值得一提的是,列車還提供朝鮮的大同江啤酒,口感一流,比國內的許多大牌啤酒都不逞多讓。對比下來,我國列車上的餐飲有着極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歷來是站在美食金字塔尖的國度,高鐵以及普速列車提供的飯菜無論從質和量來考量都是落後的,與高鐵賦予的崇高地位是不相符的。“八橫八縱”涵蓋範圍中中北有魯菜,西有川菜,南邊是老廣的味道,東邊淮揚香四方,還有徽菜、湘菜、浙菜等等,無不是讓舌尖跳舞的頂級存在。中國俗話“民以食為天”,如今我國高鐵已然實行掃碼點餐服務,在具體操作和流轉過程中還沒有達到順暢和滿意。飯菜雖小,但處處用心,幸福感和認同感將在一飯一食中點滴積累,中國高鐵擁有完善的物流配送機制,全程冷鏈存放的管理制度,再用心於食品的種類,在多樣化和獨特化上下功夫,無論距離的長短,讓每一位需要的乘客的舌尖綻放出醇厚鮮美的味道。時間久了,速度的味道、空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將和飛馳的列車完美融合,才下舌尖,又上心間。
高鐵嗅着時代的腳步前行,乘客在流動的旅途中尋找調和的滋味,缺乏的僅僅是最後的臨門一腳,敬業、精益、專註、創新是匠心最好的詮釋,讓旅客在旅行中享受到安心,安全、安逸的美食,在一路風景的伴隨下歡歌,體驗到至純至臻的舌尖高鐵。中國高鐵,責無旁貸。
車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