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能力是態度亦是責任
近日,有着“復興號搖籃”之稱的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公司發布“徵集令”!將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復興號動車組一、二等座椅和商務座客室優化提升方案,個人和團體均可參加。
毫無疑問,廣大旅客才是復興號動車組設施設備舒適度、合理性最直接的體驗者。舒適度怎麼樣?設置是否合理?旅客最具發言權。“鐵老大”變“強制性”設置設施設備提供服務為傾聽旅客意見“依意行事”優化設置,小小的改變,小小的徵求意見着實讓人“眼前一亮”。
廣開言路做傾聽者,集思廣益征意見。傾聽服務對象意見建議並依此進行改進, 這並非是對以前工作的否定,而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旅客。
傾聽,是一種自我革新的能力。卡耐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鐵路部門的溫暖、鐵路部門的關愛,可以在傾聽中慢慢融化,可以在傾聽中漸漸升華。學會“傾聽”,主動“聽意見”,能讓鐵路部門的服務更滿足廣大旅客的願望,也更懂得更理解旅客的所需所求。通過傾聽才充分理解他人,更快捷地達到目的。高效的傾聽能更好的取得進步、解決問題。主動徵求意見,主動去改變,這是一種自我革新的能力,這是一份自我改變的勇氣。
傾聽,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態度。人民鐵道為人民,不管鐵路發展到什麼程度怎麼樣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不曾改變,初心始終是為人民服務。此次徵集意見主要針對復興號動車組座椅和客室的舒適性、便捷性、私密性、經濟性等進行系統優化設計,提升復興號動車組客室的整體適用性。為人民服務的重要體現就是關注人民群眾的需求,鐵路部門愛旅客就一定會關注旅客,而傾聽是最主要也最常見的關注形式。旅客旅行過程中所需所求也許不盡相同、各有所異,傾聽旅客的呼聲,讓旅客參與進來這是一種更好的為旅客服務的態度。
傾聽,更是一份於己於人的責任。為了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鐵路部門一直在努力。從刷臉進站到電子客票,從無軌接駁到候補購票,從坐等旅客到去上門服務,一系列服務措施的細化、深化讓旅客選擇鐵路作為交通工具出行更便捷、服務更周到。今年國慶,鐵路單日運送旅客人數、假期運送旅客總數再創新高刷新歷史。這充分說明廣大旅客對鐵路工作的認可,這無疑成為鐵路繼續潛心發展的動力。徵求旅客意見是對自我發展的責任,也是對旅客的責任。
傾聽永無止境,改進永無止境。尊重廣大旅客這個主體,傾聽廣大旅客的心聲併合理“依意行事”,這個能力這個態度這個責任理應永遠在路上。(文/曹恆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