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增效打贏藍天保衛戰
近日,一輛鐵路搗固車從(北)京通(遼)鐵路錫伯河特大橋上順利結束搗固作業,標誌着全國最大規模的鐵路既有線橋樑換梁施工完成。(10月9日中國經濟網)
據悉,京通鐵路是我國溝通山海關內外的三條鐵路幹線之一,也是晉煤北路分流外運的一條重要通道,對冀北山區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經濟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一直以來京通鐵路客、貨列車動力仍然為內燃機車頭牽引,加上線路多處橋樑梁體外部出現裂紋,鐵路運營速度不得不降低控制,導致動能嚴重不足和極大的環境污染,成為華北、東北地區的交通瓶頸,嚴重製約了經濟社會發展。2015年12月,京通鐵路正式實施電氣化改造,計劃在48個月的有效工期內,完成朝陽地站至通遼站共446.2公里的單線鐵路電氣化改造,其中換梁46孔是該工程的重中之重。
筆者認為,此次全國最大規模鐵路既有線換梁施工按期圓滿完成,離不開鐵路部門的總體籌劃和工程單位的精準高效施工,體現了我國鐵路工程技術的先進和成熟,彰顯了我國鐵路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中的決心和重要地位。
精準高效施工。京通鐵路運行了半個多世紀,而且在華北東北地區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對其進行的改造需要十分精準和高效。為此中鐵二十二局集團項目部組織5台架橋機、上百台機械設備和2000多名工人,在13處工點,晝夜連續封鎖作業。項目部還邀請瀋陽局集團、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等專家深入現場指導。高度重視、精良設備、夜以繼日等為京通鐵路的改造工作注入強大的力量。
工程技術先進成熟。京通鐵路電氣化改造工作複雜繁重,沒有成熟先進的技術作為強大的支撐,很難按質按期完成全線改造工作。全線改造中,既有線換梁46孔的任務尤為重要而困難。該工程燕山山脈的崇山峻岭之間,地質地貌複雜,其中,10座大橋所處地勢險峻,作業場地狹窄,施工組織難度大,安全風險高。但迎難而上是工程隊的唯一選擇,通過多家鐵路單位156個小時的齊心協力和配合,完成了全國第一次大規模鐵路既有線集中拆換梁作業,施工規模創下了全國之最。
提質增效打贏藍天保衛戰。經過幾年不懈努力改造的京通鐵路,“舊貌換新顏”:換梁作業全部完成、全線電氣化改造完工、列車由內燃機車更換為電力牽引機車等。改造后的京通鐵路再次煥發出強大的動力,形成了速度提高、貨運量增加、污染排放減少、能源節約等生產新局面。這是對我國提出“打贏藍天保衛戰”號召的有力響應,是我國鐵路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下積極推動經濟與生態良好發展的生動寫照。(文M楊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