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代無悔怨,築夢前行再出發
“渭水西來直,秦山南去深。”渭水河畔,古往今來四通八達的交通帶動了商貿的交流,改變着這裡的風貌,也讓這裡的人們更加重視道路的意義。生於渭水河畔的路民理,整個成長的印記都深受這片水土的影響。1954年的秋天,他加入了剛剛誕生的中國鐵路建設大軍,成為一名光榮的鐵路工人,被分配到六局一段,從此與路結下不解之緣。(9月30號 人民鐵道網)
路民理,從秦嶺深處出發,調入華北鐵路局,憑藉一股工匠精神,從零學習,成就自己。到1983年光榮退休,將一生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路福社,憑一腔熱血,毅然走上產業工人道路。嚴於律己,工作精益求精,37年如一日踐行着入黨誓詞,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路天宇,學成畢業,循着爺爺與父親修築鐵路的故事,加入高鐵電氣,成為一名優秀的質檢員,如今的他,與父親並肩工作繼續奮鬥。
這是一家三代與鐵路相識結緣的故事,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一窮二白到如今所擁有的中國速度。70年來,中國鐵路一步一腳印的向前發展着,70年來,為鐵路發展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鐵路人與祖國風雨同舟,用汗水鍥而不捨的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用努力去打造着國內鐵路的寸寸延伸。在交通科技都不發達的情況下,早期鐵路人用手中的鑿子,腳下的布鞋,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用自己的一生陪伴祖國鐵路事業的發展。當中國慢慢崛起於世界之林時,中國的一批批工匠,憑藉自己過人的意志,秉持着工匠精神,守初心,記使命,為祖國打造件件國之重器。舍小家,為大家,這些鐵路匠人,一直堅守崗位,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直到今天,中國已經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卓越貢獻,而新中國下的新青年仍肩負着時代賦予的使命,用雙手和汗水為祖國強盛而奮鬥着。
路家一脈三代與鐵路事業的陪伴與見證,正是代代鐵路人與新中國70年來相伴發展的縮影。一路走來,代代鐵路人,薪火傳遞,夢想不滅,與祖國一同前進!
葉懿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