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條中國自主修建的鐵路到超級工程,京張鐵路是國民的驕傲
10月5日14時18分,隨着首列55201次綜合檢測車從京張高鐵新建昌平站開出,京張高鐵聯調聯試工作啟動。聯調聯試期間,京張高鐵預計最高試驗速度達每小時385公里。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后,旅客從北京出發,1小時內可抵達張家口、崇禮冬奧賽場。(人民網10月8日報道)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着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詹天佑》一文中的片段。中國鐵路自強不息的精神早已經隨着詹天佑深深地烙印在孩子們的心中。
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這是中國第一條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全長200多公里,歷時4年多建成,是中國鐵路工程技術的創舉,意義十分重大。如今,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下,又驚現超級工程:時速350公里、埋深102米!
燕山山脈100多米岩層深處,一項超級工程在這裡展開,這是目前世界最大、最深的高鐵地下車站:京張高鐵八達嶺地下車站。京張高鐵的埋深達到102米,隧道之上,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110年前,詹天佑在這裡,自主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這條人字形鐵路,能讓馬力不足的蒸汽機車,利用兩台火車頭,前拉后推,翻越山脈。而今天,京張高鐵將在這裡,跑出350公里的時速!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2萬公里,鐵路旅行平均速度僅43公里,1949年鐵路旅客發送量每年僅1.02億人次。中國鐵路作為助力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永遠不忘“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這砥礪前行的70年敢闖敢幹,從時速40公里到350公里,從“綠皮車”到“復興號”,從“一票難求”到“說走就走”,從紙質車票到電子票,從人工檢票到刷臉乘車,讓旅客體驗更美好,出行更便利。
中國鐵路從一無所有到引領世界潮流,離不開一代代鐵路人的艱苦奮鬥。不管從工程建設上還是從服務民生中,鐵路人都一往無前,敢為人先!
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中,無數的中國鐵路人堅守崗位,為國慶期間的運輸做出了巨大貢獻。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數據,自9月28日至10月7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38億人次,同比增加708.7萬人次,增長5.4%。國鐵集團通過各種服務方式應對國慶黃金周客流高峰期,最大限地滿足廣大旅客假期出行的需求。
一個個超級鐵路工程不斷刷新國人對鐵路的認識,一次次美好的出行不斷滿足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更高追求!中國鐵路,您穿越風雨,帶來陽光雨露,讓國民如何能不愛您?如何能不為您感到驕傲自豪?(作者:蘇梓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