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7/6、7005/8次旅客列車:鐵路線上的“公交車”
黃土高原上的鐵路“公交車”
8月30日7時20分,劉暢來到榆林火車站,熟練地從自助取票機打出一張前往米脂的硬座票。她乘坐的7007/6次旅客列車從1995年開行至今,已安全運行24年,每天7時50分由榆林始發,21時17分到達西安,全程623公里,途經延安、蒲城、黃陵等37個停靠站,硬座票價最低1元,最高37元,開行時間最短的站點間只需12分鐘。從榆林到米脂的硬座票價為4元,是其他車次同類座位票價的三分之一,經濟實惠。
在列車經停的37個停靠站中,有22個乘降所,它們至今沒有聯入12306網站售票系統,在這裡上車的旅客都要由乘務員補票,這樣的乘降所在榆林境內有魚河、鎮川、田莊3個。8時46分,65歲的李奶奶提着一筐雞蛋從鎮川上車,去米脂看望坐月子的女兒。“就這趟火車在鎮川停了,1塊錢就坐到米脂了,路上只有十幾分鐘,下雪下雨都不怕,比坐汽車方便多了。”李奶奶說。
這22個乘降所大多是交通閉塞、出行不便的山區鄉村小站。每當洛川蘋果需要梳花、套袋、摘果時,車廂里總是擠得滿滿當當;逢年過節,老鄉們帶着自家的土豬肉、土雞,提着小米、綠豆,坐上列車去走親訪友,到鄰近的鎮上趕集。對他們來說,花幾元錢出趟門,既安全又風雨無阻,就像坐公交車一樣方便,因此這趟列車又被稱為“趕集列車”。
惠民助農的“公益慢火車”
7007/6、7005/8次旅客列車也是充滿陝北元素的民俗列車。硬座車廂內,窯洞門窗的兩端裝飾有紅辣椒、玉米棒子等;兩側的壁板上懸挂着沿途的風土人情和美食照片;每個窗戶上張貼着精美的陝北剪紙;列車到站既能聽到普通話播報站名,也能聽到“陝北方言”播報站名。“以前沒有,是從今年春節期間開始的,然後就一直保持下來,用咱陝北話報站,感覺特別親切。”旅客李子峰說。
7007/6、7005/8次旅客列車還設有“紅色教育”“惠民助農”主題車廂。“紅色教育”位於5號車廂,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和一張張新老照片的對比,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老區人民生活的變化和沿線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
“惠民助農”位於6號車廂,設置有“農產品供求信息欄”,旅客可隨時發布自家農產品的售價、數量,有購買需求的旅客也可填寫相關信息。車廂內還設有宣傳欄,向旅客介紹外出務工安全須知、維權方法等,並通過車內視頻播放器,動態播放農業科技知識視頻短片,讓有需要的旅客能夠學到更多致富技能。
服務群眾“不打折”
每逢周日,由西安開往榆林的7005/8次旅客列車在甘泉北到站前,列車員就會在9號硬座車廂的小桌上擺放一盞檯燈,這已成為一個約定。因為有40多個孩子,周日總要乘坐該趟列車返回延安市上學。孩子們都說:“我們已離不開這趟慢火車了。”
對於這些學業繁重的孩子來說,溫習功課,討論習題,有限的乘車時間被他們有效利用。甘泉北站到延安車站雖然只有35分鐘車程,但要經過6個隧道,車內忽明忽暗。針對這一情況,列車長馬艷偉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專門為孩子們準備了便攜式充電檯燈。她同這群孩子很熟悉,每逢值乘,她便會在這個時間段,幫孩子們解答一些複雜的習題,並給他們講述解題思路。
為方便旅客乘車,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榆林車輛段客運乘務車間第二客運乘務組列車長、客二組黨支部書記郭瑛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不僅練就了會背能畫《全國鐵路客運運價里程接算站示意圖》的本領,而且對“全國地圖數據庫”了如指掌,力爭把西安、榆林主要的醫療、遊玩、務工等地點及公交車線路都“存進”大腦,時刻為旅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